老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是指由于椎基底動脈供血系統(tǒng)障礙,導致內(nèi)耳、小腦、腦干等組織的功能缺損,所引起的眩暈、復視、頭痛為主要癥狀,呈一過性發(fā)作或間歇性復發(fā)的臨床綜合癥,大家知道老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能治好嗎?讓佰佰安全網(wǎng)小編來告訴大家吧。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者有頭暈或眩暈癥狀發(fā)生時,囑病人臥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靜,避免大聲喧嘩,操作輕柔,盡量減少不良刺激,以免誘發(fā)和加重眩暈。囑病人避免突然改變體位;改變體位時,動作宜遲緩,尤其轉(zhuǎn)動頭部時,更應緩慢進行,那老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護理措施有哪些呢?對于臥床的病人要經(jīng)常翻身,擦拭后背,身體等等。要經(jīng)常熱水泡腳,洗熱水澡,背部按摩。對于兩便排后一定要及時清理,并擦拭干凈,避免褥瘡發(fā)生;可以吃清淡飲食避免油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綠葉蔬菜如芹菜、白菜等蘋果、桔子、香蕉等玉米面、小米等保持心情舒暢避免著急、緊張等不良情緒,大家知道老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能治好嗎?
當然能治好的,急性發(fā)作期多有較嚴重的眩暈,伴惡心、嘔吐、站立不穩(wěn)等癥狀,應盡快予以止暈等對癥處理,一般采取綜合措施,肌注或靜脈注射藥物為主,減少口服藥物。
1、低分子右旋糖酐,是一種多糖類聚合物,輸入后能使血容量增加,有擴容作用。能覆蓋于紅細胞、血小板及血管內(nèi)皮細胞表面,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環(huán)。常用250~500ml,靜滴,1次/d,連用7~10天。使用前應作過敏試驗,心功能不全或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2、鹽酸川芎嗪注射液2~4ml/次,或丹參注射液8~16ml/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靜滴,1次/d,7~10天為1療程。
3、鹽酸倍他司?。╞etahistine hydrochloride):又名抗眩啶,培他啶,甲胺乙吡啶,為一種組織胺類似藥,具有外周血管擴張作用,能改善微循環(huán),特別是能擴張腦血管,增加腦血流量,從而消除內(nèi)耳性眩暈、耳鳴等癥,又能抑制組織胺釋放,產(chǎn)生抗過敏作用,4mg/片,2mg/支,2~4mg,肌注,2次/d或4~8mg口服,2~4次/d。
4、尼莫地平(nimodipine)或尼莫通(nimotop):為選擇性地作用于腦血管平滑肌的鈣通道拮抗劑,對外周血管作用較小,對缺血性腦損傷有保護作用,尤其對缺血性腦血管痙攣的作用更明顯。尼莫地平(尼莫通)注射液10mg/瓶,常用1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靜滴,1次/d;或20~30mg口服,3次/d。
5、抗膽堿能藥物:如氫溴酸東莨菪堿0.2~0.3mg,3次/d;地芬尼多(眩暈停)25mg,3次/d;阿托品0.3mg,3次/d,或0.5mg肌注;山莨菪堿(654-2)注射液5~10mg,肌注等。
6、安定藥:如*(安定)、硝西泮(硝基安定)、*(氯硝基安定)、艾司唑侖(舒樂安定)均有較好的鎮(zhèn)靜及松弛肌肉的作用,可酌情肌注或口服。
7、倍他司?。羰估剩杭醇装芬疫拎さ纳唐访?,能增加頸內(nèi)動脈血流量,改善腦及小腦循環(huán),增加內(nèi)耳血流量,消除膜迷路積水,6mg/片,3次/d,每次1~2片。潰瘍病、支氣管哮喘、腎上腺髓質(zhì)瘤患者慎用。
8、阿米三嗪/蘿巴新(都可喜):能增加動脈血氧飽和度,有抗缺氧,改善腦代謝和微循環(huán)的作用,臨床用于缺血性腦血管病,缺血性耳蝸前庭功能障礙,老年人智能障礙及精神行為障礙,每天早晚各服1片。
9、銀杏葉制劑:文獻資料表明,銀杏葉制劑對腦血管疾病引起的眩暈、聽力障礙、耳鳴及記憶力減退等有顯著的治療作用,40~80mg,3次/d,1~3個月為1療程。
通過佰佰安全網(wǎng)小編的介紹,老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是能治好的,這一點大家一定不要擔心,如果大家還想了解更多關于老人疾病安全小知識,敬請繼續(xù)瀏覽本網(wǎng)的其他欄目內(nèi)容吧。
責任編輯:張小付
07/13老人走失后如何尋找
07/16患病老人有哪些特點和護理需求?
11/30照顧癱瘓老人需要什么物品,平時有哪些注意事項一起跟小編了解吧
06/16損傷性醫(yī)療廢物該怎樣處理?
07/16老年患上老人幻想癥怎么辦?
01/16老人參加集體活動好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