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鹽堿化所造成的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要類型之一,土地鹽堿化的特點是什么呢?下面帶您了解一下。
土壤鹽堿化又稱土壤鹽漬化,是指在自然和人為作用下土壤表層鹽分含量不斷增加,以至超過某一限度的地質過程和現象。土壤鹽堿化是一種環(huán)境地質問題。壤鹽漬化發(fā)生在干旱、半干旱區(qū),由于漫灌和只灌不排,導致地下水位上升或土壤底層或地下水的鹽分隨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發(fā)后,使鹽分積累在表層土壤中,當土壤含鹽量太高,當超過0.3%時,就形成了鹽堿災害。
土壤鹽堿化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涉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研究表明,當土壤含鹽量達到干土重的0.3-1%時,即相當于弱鹽漬土或中等鹽漬土時,農作物的產量僅為正常產量的1/10-1/30。
我國土壤鹽漬化的特點:1、發(fā)展速度快;2、區(qū)域分布廣泛。
我國鹽堿化主要發(fā)生在干旱、半干旱、半濕潤氣候區(qū)及受海水侵灌的海濱低地區(qū)域。中國鹽漬土地總面積14.87億畝,其中現代鹽漬土壤5.54億畝,潛在鹽漬化土壤2.60億畝;中國受鹽堿化危害的耕地達1.4億畝。它們主要分布在新疆、河西走廊、柴達木盆地、河套平原、銀川平原、黃淮海平原、東北平原西部,以及濱海地區(qū)。其中西北內陸地區(qū)鹽堿化耕地面積占總耕地總面積的15%。
今天小編對土地鹽堿化的特點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對于如何防治土壤鹽堿化以及其他地質災害小知識,還請了解更多佰佰安全網上的自然災害小知識,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責任編輯:孫殿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