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是莎草科荸薺屬的植物,分布于日本、臺灣、緬甸、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印度以及中國大陸的廣東、海南、福建等地,一般生于路旁及水邊,那么荸薺有哪些繁殖方法呢?跟著佰佰安全網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荸薺在栽培上要求有20-25厘米的耕作層,這樣既利于球莖的生長發(fā)育,又不致球莖深鉆,個體發(fā)育大小均勻整齊一致,也有利于掘收。耕層過粘,不利于球莖的膨大,腐殖質過多,球莖的含糖量降低,甜味差,那草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呢?合理輪作,阻滯雜草發(fā)芽或促進其發(fā)芽,消滅雜草。耕翻、耙、中耕等土壤耕作措施是長期以來消滅雜草的基本方法,也是當前農業(yè)生產上的主要辦法。利用動物、昆蟲、病菌等生物方法也可除掉某些雜草。還可以采用地膜覆蓋技術,防除田間雜草;化學除草就是用除草劑防除有害雜草,為保護作物,必須協(xié)調好除草劑----雜草----作物----環(huán)境四者之間的關系,下面來了解一下荸薺有哪些繁殖方法吧?
1、種薺選擇
繁殖采用球莖亦稱果球進行無性繁殖。荸薺是通過匍匐莖繁殖的,播種前逐個選取表皮無破損、頂芽側芽粗壯健全、皮深褐色、單球莖重為15克以上、具有所栽培品種特征的球莖做種薺,播種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泡18-24小時,殺死表面病菌,每畝大田需種薺大約15-20千克。
2、育苗時間
荸薺育苗時間因移栽時期而定,早水荸薺因前期氣溫低,在移栽前40-45天(3月下旬至4月上旬)開始育苗,晚水荸薺因育苗時氣溫較高,在栽植前20-25天育苗。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一般在清明到谷雨期間育苗,育苗前先進行室內催芽,然后再在水田里進行排種和假植。
3、種薺催芽
室內催芽的方法是在地面鋪上10厘米左右的一層稻草,將種薺芽朝上排列在稻草上,疊放3-4層,上面再覆蓋稻草,每天早晚各淋一次水,10-15天以后,當芽長到3-4厘米的時候,就可以把幼苗移栽到育秧田中進行排種了。
4、秧田準備
育秧田要選擇在排灌方便、肥沃疏松的地方,將秧田深耕、細耙、整平,四周要留有畦溝并筑好圍埂,因為這一時期荸薺生長的營養(yǎng)主要來自荸薺球莖,秧田一般不需要施肥。
5、排種育苗
將催好芽的球莖一個一個地排入秧池,并將球莖按入泥中1-2厘米,株行距為6×6厘米,要求芽頭向上、高低一致,田間保持水層1-2厘米。15-20天以后,苗高10厘米左右、并有5-6根葉狀莖時就可以進行假植了。
6、荸薺假植
荸薺假植就是把所育的小苗分開,擴大它的株行距,便于集中施肥和管理,更主要是南方地區(qū)接油菜茬或小麥茬種植荸薺的需要。假植的具體做法是在排種后20-25天,將葉狀莖10-15厘米的球莖移植于荸薺秧田中,按株行距30厘米×40厘米栽入球莖,這樣既有利于發(fā)根,又擴大了苗的營養(yǎng)面積。
7、苗期管理
荸薺移苗后的秧田最好保持2-3厘米的淺水層,這樣可以提高土溫,促進苗的生長。移苗后約15天左右,每畝施入氮、磷、鉀三元復合肥20千克,注意要撒施,不能集中施在根的附近,以免燒傷幼苗根部。經30-40天后,當苗高35-40厘米葉狀莖粗0.5厘米以上,就可以起苗定植到大田了。
以上是佰佰安全網小編介紹的荸薺有哪些繁殖方法的內容,另外本網生物災害安全小知識庫中還有很多關于荸薺的知識,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xù)關注,可以提高經濟作物的產量。
責任編輯:張小付
2019.11.18 18:41:40
2019.11.18 18:41:27
2019.11.18 18:41:18
2019.11.18 18:41:08
2019.09.08 17:33:36
2019.08.03 18:25:27
02/28兒童面霜很重要,掌握正確使用方法效果好
02/28凍瘡很常見,從這些方面認識和了解凍瘡
07/17男女之間性愛的方式有哪些?
07/17性愛時調情的方法有哪些?
10/27行程碼的工作原理、打開方式以及它和健康碼的區(qū)別有哪些,來一起了解下
07/17常見的性情趣用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