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中暑,應牢記急救五字訣”,很多人都關心這個問題,接下來就跟隨佰佰安全網(wǎng)一起來詳細了解下這方面的知識吧。
在夏季,由于環(huán)境溫度過高,空氣濕度大,體內(nèi)余熱難以散發(fā),熱量越積越多,導致體溫調(diào)節(jié)中樞失控而發(fā)生中暑。因此夏季中暑,應牢記急救五字訣。
一、移
迅速將病人移至陰涼、通風的地方,同時墊高頭部,解開衣褲,以利呼吸和散熱。
二、敷
可用冷水毛巾敷頭部,或冰袋、冰塊置于病人頭部、腋窩、大腿根部等處。
三、促
將病人置于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膚,使皮膚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huán),促進散熱。待肛門溫度降至38℃,可停止降溫。
四、浸
將患者軀體呈45度浸在18℃左右井水中,以浸沒乳頭為度。老年人、體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溫過低不能耐受。
五、擦
四個人同時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患者身體四周,把皮膚擦紅,一般擦15—30分鐘左右,即可把體溫降至37℃—38℃,大腦未受嚴重損害者多能迅速清醒。
中暑與暑病的防治
中署是夏季常見的急性熱病,當外界氣溫超過35℃時,就有中署的可能。在高溫環(huán)境下勞動或工作,出現(xiàn)大量出汗,口渴,明顯疲乏,四肢無力,頭昏眼花,胸悶,惡心,注意力不集中,四肢發(fā)麻等癥狀時,為先兆中署,應急時轉(zhuǎn)移至陰涼通風處,吞服一些解署藥,并給予清涼飲料,經(jīng)過短時間休息后,即可恢復正常。若還有發(fā)熱,體溫高于38℃,面色潮紅,皮膚灼熱,或面色蒼白,惡心嘔吐,血壓下降,皮膚濕冷,脈搏細弱者,為輕度中署,這時應迅速將病人移至陰涼通風處,給予清涼含鹽、含鉀飲料及解署藥,同時查刮痧或針刺合谷、人中、太沖、大椎、風池等穴位;伴有高熱者可給予物理降溫。若癥狀不見好轉(zhuǎn),反出現(xiàn)昏迷,痙攣,或皮膚干燥無汗,持續(xù)高熱者,為重度中署,應及時去醫(yī)院治療,以免危及生命。
為了預防中署的發(fā)生,夏日來臨時,應加強勞動、生活、工作場所的防署、降溫、通風工作,合理安排勞動和休息時間,避免勞動強度過大或時間過長,加強個人防護,外出時要戴寬邊草帽,穿白色或淺色衣服,帶解署藥如人丹,十滴水等,高溫作業(yè)人員應供給含鹽、含鉀清涼飲料,也可遠用中藥藿香,佩蘭,香薷,荷葉等煎湯代茶飲,以驅(qū)署解熱。
以上就是關于夏季中暑應牢記急救五字訣的詳細介紹,如果你對外出突發(fā)中暑該如何進行急救等有關疾病急救方面的知識還有疑問,請繼續(xù)關注佰佰安全網(wǎng)中暑急救安全常識欄目。
責任編輯:王小麗
2021.01.08 11:01:14
2020.09.04 16:43:50
2020.09.03 11:39:43
2020.09.02 16:29:30
2020.09.01 12:02:04
2020.08.14 11: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