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支原體病,又稱鴿慢性呼吸道病,其主要特征是病鴿群有嚴重的呼吸道癥狀。那么鴿子支原體感染的原因有哪些呢?
鴿支原體病,又稱鴿慢性呼吸道病,其主要特征是病鴿群有嚴重的呼吸道癥狀。致病性支原體在新發(fā)病的鴿群中,蛋帶菌高,疾病傳播迅速。那么鴿子支原體感染的原因有哪些呢?接下來佰佰安全網(wǎng)來詳細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一)病原
目前已知的支原體有80余種,其中禽源性支原體約有25種。在禽源性支原體中,以鴿子為宿主的有鴿鼻支原體(M. columborale)、鴿支原體(M. columbinum)、鴿口支原體(M. columborale),也曾從斑尾林鴿分離到依阿華支原體,而萊氏無膽笛支原體(A. laidlawii)和滑液囊支原體也可感染易感鴿子。
支原體是目前已知能營獨立生活、體積最小、構造最簡單的原核微生物。其無細胞壁、無鞭毛、不運動。革蘭氏染色陰性,但不易著色,在姬姆染色片中表現(xiàn)多形態(tài)球狀體。廣泛地分布于自然界,如污水、土壤、礦石、植物、昆蟲、家畜、家禽以及人體中。支原體可存在于健康鴿子的體內(nèi),主要寄生部位是呼吸道粘膜表面。支原體的抵抗力很弱,不耐高溫,干燥。但耐低溫潮濕,大多數(shù)支原體在4℃能存活1—2周,在零下20℃環(huán)境下能存活達6個月以上,反復凍融對支原體存活有一定影響。對β-內(nèi)酰胺類(青霉素G、氨卡青霉素、二甲基苯青霉素不敏感)、萬古霉素等完全不敏感;對多黏菌素、利福平、磺胺藥物類等普遍耐藥;氨基糖甙類等對支原體有較小抑制作用;對干擾蛋白質(zhì)合成的藥物,如四環(huán)素、紅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鏈霉素以及喹諾酮類相對比較敏感。但不同的飼管條件,不同的鴿群,對藥物的敏感性有著一定的差異。
(二)致病機理
支原體一旦進入機體后,可以借助細胞膜上特殊的末端結構牢固地吸附于宿主細胞表面,同時將其微管插入細胞內(nèi),將核酸、酶等物質(zhì)注入宿主細胞,并將酶所分解的產(chǎn)物,如核酸及宿主細胞膜的脂肪酸等吸入細胞內(nèi),以影響宿主的糖代謝及分子合成。支原體產(chǎn)生的毒素為神經(jīng)毒素,能與細胞緊密結合,產(chǎn)生的過氧化氫有溶血能力。支原體的生長繁殖可引起上呼吸道的炎癥,由于粘膜的充血和漿液滲出,出現(xiàn)流鼻涕和打噴嚏癥狀,繼而因鼻粘膜腺體分泌增強,鼻道充斥大量粘液。隨著炎癥的蔓延,受損的部位擴大至鼻鄰近組織和眶下竇、氣管、支氣管、肺和氣囊等處。因呼吸道內(nèi)大量炎性滲出物的蓄積,使空氣進出受阻和呼吸容量減少而出現(xiàn)明顯的呼吸困難,呼吸道組織受損則嚴重地影響到信鴿的健康和飛翔。
支原體感染,按其性質(zhì)是一種經(jīng)過緩慢的傳染病。當環(huán)境、營養(yǎng)、管理條件良好時,疾病的發(fā)展緩慢,有的幾乎不顯癥狀;而當飼養(yǎng)條件惡劣或伴有其它感染時,則病情顯露并加劇。特別是出現(xiàn)混合感染后,其癥狀、病變和表現(xiàn)比單純的支原體感染要復雜得多,其發(fā)病機理也不盡相同。本病最常見的混合感染是支原體與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毛滴蟲以及鴿新城疫等。另外,支原體感染后鴿雖然可以產(chǎn)生一定的免疫力,但支原體在體內(nèi)持續(xù)存在,主要是通過其編碼抗原基因的相可變表達(開/關轉換)和高突變,使其抗原特別是粘附素的高度變異,使它可以逃避宿主的免疫反應,而在宿主體內(nèi)長期持續(xù)存在。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關于鴿子支原體感染的原因的知識,希望可以對感興趣的您有幫助,佰佰安全網(wǎng)關于鴿子支原體感染等這方面的常識正在更新當中,如果您有興趣,可以持續(xù)關注哦。
責任編輯:陳淼琪
2023.01.12 22:28:09
2023.01.12 22:26:46
2023.01.12 22:25:01
2023.01.12 22:24:04
2023.01.12 22:23:05
2022.12.08 20:35:41
07/17服用性藥時該注意什么?
06/16損傷性醫(yī)療廢物該怎樣處理?
05/20保護生物多樣性有什么意義?
07/13預防性侵害的措施有哪些?
08/31個人信息泄露不得忽視,危害性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