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害防治指的是為了減輕或防止病原微生物危害作物,人為地采取某些手段進行。是農業(yè)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那么究竟鼠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呢?
鼠害是農業(yè)上比較難治理的一種蟲害,而春秋兩季又是滅鼠的最佳時期,因為這兩個季節(jié)是鼠類繁殖活動高峰期,滅鼠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下來佰佰安全網(wǎng)就來介紹有關鼠害防治的生物災害安全小知識。
鼠害指鼠類對農業(yè)生產造成的危害。鼠類屬哺乳綱(Mam-malia)嚙齒目(Rodentia)動物。共有1600多種。鼠類繁殖次數(shù)多,孕期短,產仔率高,性成熟快,數(shù)量能在短期內急劇增加
主要是生態(tài)遭到破壞。
鼠害導致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而生態(tài)遭到破壞恰恰是鼠害大發(fā)生的根本原因,雙方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因為,在植被密集的地方,老鼠不容易打洞,而且遇到天敵追捕時也難以及時躲避,所以數(shù)量不會激增, 但是,近些年來,由于過度超載放牧,使草地出現(xiàn)大面積的退化, 環(huán)境變得對老鼠打洞和逃避天敵非常有利,導致老鼠數(shù)量迅速增多,鼠害頻繁發(fā)生.
“鼠”從動物分類角度看屬嚙齒類動物,為陸生哺乳動物中一個大類群的總稱。包括嚙齒目與兔形目兩大類。我國嚙齒動物有190余種,為害農牧業(yè)比較嚴重的有20余種,各種鼠類的體形、大小各異。由于嚙齒動物的食性、棲息地、活動規(guī)律、生活方式等情況不同,在自然演化歷史中形成了各種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習性的差異,這些差異是認識鼠種并根據(jù)其差異進行防治的有效依據(jù)。現(xiàn)將主要幾種薯田害鼠簡介于后。
(1)大倉鼠:又名灰田鼠。屬嚙齒目倉鼠科。主要分布在干旱、土質松軟的耕地和曠野,除危害甘薯外,還為害豆類、玉米、馬鈴薯、向日葵等。體長14-18厘米,背面黃灰色,腹部蒼白色,尾短,不超過體長一半。主要棲息于農田、荒地。每年繁殖2-3次,每次產仔7-9只,最多11只。大倉鼠主要夜出活動,有時在溫暖晴朗時也到地面活動。
(2)褐家鼠:又名溝鼠、大家鼠。在農田除為害甘薯外還為害小麥、玉米、豆類、棉花、花生等。在居民區(qū)主要盜食各種糧食和食物。體長11-20厘米。尾較粗,短于體長,背毛棕褐色或灰褐色,腹部灰白色,成年鼠體重240-250克。全年均可繁殖,以5-9月為繁殖盛期,平均每窩產仔8-10只,最多16只。
(3)鼢鼠:又名瞎獪、盲鼠。我國北方各省份都有分布。主要為害塊根、塊莖作物,除為害甘薯外,還為害馬鈴薯、蘿卜、花生等。體長15-25厘米。尾短為體長的1/4-1/5,四肢發(fā)達,前肢粗短,吻鈍,耳殼退化,眼極小。體棕黃至灰褐色。一年繁殖1-2次,每胎3-4只。
(4)棕色田鼠:又名北方田鼠。分布河南、陜西、山西、內蒙古等地。以植物根部為主要食物,除為害甘薯外,還為害馬鈴薯、蘿卜、農作物青苗、根系等。體長85-115厘米,尾為體長的1/4-1/3,背毛褐黃色至棕褐色,腹毛白色,耳極短。一年繁殖2-4次,每胎2-5仔。
它的適應性很強,除南極大陸外,在世界各地的地面、地下、樹上,水中都能生存,不論平原、高山、森林、草原以至沙漠地區(qū)都有其蹤跡,常對農業(yè)生產釀成巨大災害。
直接危害
害鼠可以傳播多種病毒性和細菌性疾病,包括鼠疫和出血性腎綜合癥,在鼠害嚴重的季節(jié)和局部地區(qū),老鼠還會咬人,人的身體健康造成直接危害。
間接危害
鼠類間接為害主要是指對人類的生產經濟活動造成損失,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農業(yè)上
鼠類為雜食性動物,農作物從種到收全過程中和農產品貯存過程中都可能遭受其害。多在晨昏活動。有的專吃種子和青苗,如大家鼠(Rattus norvegicus)、社鼠(R.niviventer)、 黃毛鼠(R.rattoides)、小家鼠(Mus musculus)、黑線倉鼠(Cricetulus barabensis)和大倉鼠(Cricetus triton)等;有的以植物的根、莖為食,如鼢鼠(Myospalax spp.)和鼴形田鼠(Ellobius talpinus)等;有些鼠類喜食糧油作物種子,如小家鼠、黑線姬鼠(Apodemus agrarius)和黃胸鼠(Rattus flavipectus)等。世界各地的農業(yè)鼠害造成的損失,其價值相當于世界谷物的20%左右。
林業(yè)上
主要是食害樹種;啃咬成樹、幼樹苗,傷害苗木的根系,從而影響固沙植樹、森林更新和綠化環(huán)境。林業(yè)上的主要害鼠有紅背鼠(Cle-thrionomys rutilus)、棕背鼠(C.rufocanus)、花鼠(Eutamias sibiricus)、 松鼠 (Sciurus vulgaris)和林姬鼠(Apodemus sylvaticus)等。
牧業(yè)上
牧業(yè)上的害鼠主要有黃兔尾鼠(Lagurus luteus)、達烏爾黃鼠(Citellus dauricus)、旱獺(Marmota spp.)、黑唇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和鼴形田鼠等。主要是大量啃食牧草,造成草場退化、載畜量下降、草場面積縮小。沙質土壤地區(qū)常因植被被鼠類破壞造成土壤沙化;鼠類的挖掘活動還會加速土壤風蝕,嚴重影響牧業(yè)的發(fā)展和草原建設的進行。此外,鼠類還是流行性傳染病的潛在宿主,直接威脅著畜牧業(yè)的安全。鼠類有終生生長的門齒,具有很強的咬切力,它們也能對農業(yè)建筑物和一些農田水利設施造成很大危害。因此,必須采取措施,加強防治。
生物防治
主要是保護和利用天敵,也可利用對人畜無害而僅對鼠類有致命危險的微生物病原體。應加保護的鼠類天敵在哺乳類中有黃鼬(黃鼠狼)、艾虎(艾鼬)、香鼬(香鼠)、狐貍、兔猻、猞猁、野貍和家貓等,鳥類中有長耳鸮、短耳鸮、縱紋腹小鸮等貓頭鷹類,爬行類動物中主要是各種蛇類等。為此需注意保護天敵。
化學防治
主要是使有毒物質進入害鼠體內,破壞鼠體的正常生理機制而使其中毒死亡。效果快、使用簡便、廣泛用于大面積滅鼠時能暫時降低鼠的密度和把危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缺點是一些劇毒農藥能引起二次甚至三次中毒,導致鼠類天敵日益減少,生態(tài)平衡遭到破壞;在使用不當時還會污染環(huán)境,危及家畜、家禽和人的健康。常用藥物中的腸道毒物有磷化鋅、殺鼠靈、敵鼠鈉鹽等;熏蒸毒物有氯化苦、氰化氫、磷化氫等。大隆(溴聯(lián)萊殺鼠迷)滅鼠劑在農田滅鼠中的效果尤佳。 同一種滅鼠藥毒餌不可以連續(xù)使用
對于傳統(tǒng)的滅鼠方法,同一種滅鼠藥毒餌為什么不可以連續(xù)使用?
老鼠采食毒餌中毒死亡后,尸體中尚有殘留毒餌的化學成分,毒餌化學成分即使痕量它的基本物理性質不變。其它老鼠發(fā)現(xiàn)死鼠時仍就可以嗅到除老鼠正常氣味外毒餌化學成分的特殊氣味。老鼠智商比人差不了許多,是非常聰明的哺乳動物,它的嗅覺非常敏銳,具有很強的氣味辨別能力與記憶力。老鼠能夠判斷出同伴的死亡與化學成分的特殊氣味有直接關系,并牢記,所以它不會采食嗅出死鼠體內有特殊氣味的食物,它還會阻止同伴采食。即便餌料改變了,老鼠還是不會吃的。(鼠害滅鼠)
物理防治
主要利用器械滅鼠。多用于倉庫、畜舍、野外動物調查等方面,常用的器械有鼠鋏、鼠籠、繩套、壓板、水淹、刺殺等。電流擊鼠效果較慢,常用作輔助工具。
生態(tài)防治
主要是破壞和改變鼠類的適宜生活條件和環(huán)境,使之不利于鼠類的棲息和繁殖,并增加其死亡率。常用的田間措施有合理規(guī)劃耕地、精耕細作、快速收獲、減少田埂和鏟除雜草、冬灌和定期翻動草垛等。室內措施包括設置防鼠設施以保管食品,斷絕鼠糧,經常打掃和變動一些物品的位置,發(fā)現(xiàn)鼠窩立即搗毀和堵塞等。
此外,不孕劑和動物外激素以及超聲波驅鼠等滅鼠方法也已開始試用。中國還用鼠類外激素如尿液等作為性引誘劑,與毒餌或其他捕鼠工具相配合進行。
不僅有效抑制了鼠害的發(fā)生,對保護造林綠化成果、保護森林資源、保證農田收成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責任編輯: 陳淼琪
科學知識改變你我生活普及安全暢享平安幸福
佰佰安全網(wǎng)原創(chuàng)出品公眾號: bbanqw
06/15游樂場注意事項
05/25不止變胖久坐帶來的“內傷”了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