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勞死”一直是困擾日本政府的一大頑疾,從二戰(zhàn)廢墟中爬出來的這個民族創(chuàng)造了令世界矚目的高速發(fā)展,而在這背后一個新的用“和制漢語”表現(xiàn)的社會現(xiàn)象——“過勞死”,也開始頻繁出現(xiàn)。
“過勞死”一直是困擾日本政府的一大頑疾,從二戰(zhàn)廢墟中爬出來的這個民族創(chuàng)造了令世界矚目的高速發(fā)展,而在這背后一個新的用“和制漢語”表現(xiàn)的社會現(xiàn)象——“過勞死”,也開始頻繁出現(xiàn)。過勞死概念最初發(fā)祥于20世紀80年代,而其起因應追溯至10年前的石油危機:日本律師、人權活動家川人博在《過勞自殺與企業(yè)的責任》一文中寫道,“日本經(jīng)濟在1970年代遭遇石油危機,大量工人遭解雇。在企業(yè)追求效率與利益的驅動下,為養(yǎng)家糊口,他們不得不在過于苛刻的勞動條件下工作,長時間過于集中地加班。很多企業(yè)的過重負荷壓在了員工身上,使得員工長期形成慢性疲勞。
根據(jù)2013年統(tǒng)計,日本有133人死于“過勞死”,另外因“過勞”而自殺和自殺未遂的人達到了63人。這已經(jīng)是日本連續(xù)12年“過勞死”人數(shù)超過100人。
日本過勞死嚴重 政府擬立法緩解
日本民間呼吁出出臺法律防止過勞死
“日本特色”的"加班文化"
早在1947年日本政府便出臺了《勞動基準法》,其中就明確規(guī)定了每天工作8小時的標準。但是,一直以來,這項規(guī)定都是形同虛設。如今68年過去,日本人頻繁加班到深夜猶如家常便飯。
與中國人心中的加班不同,日本人看待加班有其他意義。日語漢字表示“加班”叫“殘業(yè)”,翻譯成為中文才叫“加班”。這樣,同一個現(xiàn)象,在日本人看來,一天下來,自己還有一些“剩余的工作——‘殘業(yè)’”沒有完成,所以下班后繼續(xù)完成,是一件理所應當?shù)氖虑?。而在中國人看來,“加班”是自己工作以外的“增加的工作”,是被動的勞動時間。
這種認知上的不同,讓日本人普遍認為加班是努力勤奮的象征。加上他們過分注重“集體主義”,許多職員即便在下班時間內(nèi)完成了手頭上的工作,也會等同事領導們一起下班,絕不單獨行動。這種“集體主義”即便在休假中也依然束縛著他們。據(jù)日本《讀賣新聞》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13年日本員工只用到了一半假期,三分之二的人不愿意休假,他們認為休假會給其他員工帶來不便。
事實上,2013年日本每小時勞動生產(chǎn)價值為41.3美元,還不到歐洲挪威的一半??梢娖涔ぷ餍什⒉桓叩?。日本作家星野慎司曾在書中寫道:“忙碌的工作就像因參戰(zhàn)而烙印在身上的傷痕一樣,是男人的勛章。”由此可見日本人對于“加班文化”的認同。
另外在日本,想要融入公司小團體,下班后一起喝酒是必需的??刹灰詾樗麄兪侨ズ壬蠋妆杞庖惶斓膭诶?。下班后的酒場如戰(zhàn)場,絲毫沒有比工作輕松。因此在深夜里,人們總能看到一些西服革履的職員爛醉如泥睡在大街上。第二天一早,還未從宿醉中完全醒來的他們又要準時到達公司,開始新一天的工作。
日本過勞死嚴重 政府擬立法緩解
對日本人來說下班后與領導、同事喝酒是工作一部分
"日本特色"的休假
據(jù)日媒一項調(diào)查顯示,超過六成的新進職員認為下班后與領導、同事們一起喝酒仍然是屬于工作的一部分。員工除了工作還是工作,幾乎沒有自己的私人時間。日媒曾以“職場人每日可供自由支配的時間”為主題做出調(diào)查。在500名受訪者中,有近30%的人表示,每日在工作之余可供自己支配的時間僅為90-120分鐘。更有12.4%的人每日自由支配時間不足60分鐘。對于他們來說,能回到家洗漱睡覺已經(jīng)是很奢侈的事了。在下班之后放松心情,休閑娛樂是根本沒有可能的。
政府牽頭鼓勵按時上下班
為了預防日本員工們因長期加班而“過勞死”,日本政府擬出臺新的法律。日本內(nèi)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例行記者會上說,須改革國家機關上下班時間。按照日本政府制定的推薦方案,2015年7月至8月,政府機構上班時間提前1至2小時,也就是提前到了7點半之8點半,下午4點15分至5點15分下班。方案中還包括,每天下午4點15分后不安排會議,周三辦公室8點前熄燈。日本政府希望到2020年,員工們可以用掉70%的假期,并要求企業(yè)確保員工每年的休假時間。
雖然在此之前,日本也推行過鼓勵按時下班的政策,但中央政府部門帶頭還真是頭一次,也可見其決心。
責任編輯:羅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