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通過訓練增強團隊合作意識、改善對自己的誰知、他人的認知;
2、 增強孩子的集體榮譽感和合作意識。小孩在具體的集體活動中,相互合作,相互適應,共進共退,共衰共榮;
3、 培養(yǎng)良好的溝通與傾聽的能力及學習的主動性;
4、 增加團隊的創(chuàng)新意識,改變固守的思維模式;
5、 增加自信心,培養(yǎng)嚴謹?shù)膶W習、生活態(tài)度;
6、 超越自我,積極創(chuàng)新的能力,同時認識到自己在集體中所扮演的角色;
7、 培養(yǎng)個體的責任感,加深對自我的認識;
8、 團體活動包含關深刻的內(nèi)涵,有著豐富的活動內(nèi)容和多樣的活動形式,對孩子的思想修養(yǎng)、文化修養(yǎng)、綜合能力等各方面有著積極的影響。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孩子會從最初的“獨自游戲”階段過渡到“集體游戲”階段。集體游戲就是兩個或幾個兒童一起玩,孩子可以在游戲中獲得快樂,學會遵守規(guī)則,與人交往,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讓心智得到充分發(fā)展。
1、 創(chuàng)造性游戲:大都出現(xiàn)在五六歲左右,在這段時期孩子的理解能力有了飛速提高,他們能夠認真思考,逐漸萌發(fā)獨立的萌芽,開始注意事物的形體而不僅僅是顏色,精力也更加集中,對趣味性強的游戲能專心致志地玩很長時間。這時孩子已不再滿足于對社會生活的簡單模仿。能夠用積木創(chuàng)造出人和動物的形象,能夠用粘土非常合理地造出房子的輪廓做出大象的鼻子、動物的腦袋、人的雙手等等。
2、 模仿游戲:一般出現(xiàn)在三到四歲,游戲內(nèi)容大都是模仿成人社會生活中的一些情景,例如模仿成人的做法經(jīng)營商店、辦醫(yī)院等等。他們在模仿社會生活的游戲中不斷地認識事物,探索世界,在游戲中相互交流,互相啟發(fā),同時他們也在游戲中了解到在游戲中每個人都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有不少孩子在游戲中了解了你我之間的聯(lián)系,學會謙讓有互相借換玩具這個最基本的交往技巧,也有的孩子在游戲中學會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如何幫助小伙伴等。
1、 培養(yǎng)團隊精神需寓教于樂
家長不能僅靠空洞的說教,而要讓孩子在輕松的氛圍里樹立團隊精神。
對于上小學的孩子,父母可以和孩子玩?zhèn)髑蚧蛉语w碟的游戲,在互動游戲中讓孩子感受到有很多看似簡單的游戲只靠一個人是玩不了的,至少需要兩個人以上才能感受到游戲的樂趣。
對于上初中的孩子,可以教其打羽毛球,讓孩子在競技活動中鍛煉身體、培養(yǎng)團隊精神。待孩子有了興趣后,家長應鼓勵他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培養(yǎng)孩子的溝通、交流的能力。
2、 從日常小事中培養(yǎng)孩子的團隊精神
培養(yǎng)孩子的團隊精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從力所能及的點滴小事做起,通過潛移默化的教育,讓孩子具有團隊精神。
例如,爸爸從市場買回蔬菜,可以讓上小學的孩子學著擇菜、洗菜,然后由媽媽來炒菜。當菜端上來后,告訴孩子只有一家人一起配合,才能吃到豐盛的菜肴。
1、 孩子缺乏交流溝通的能力
想要進行團結合作,交流溝通的能力是最為重要的,如果孩子不懂得如何和別人進行一定的交談,他們自然而然也不會愿意去和別人共同做成一件事情。
現(xiàn)在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之中,爸爸媽媽會替他們安排好所有的一切。除此之外,或許孩子的一個眼神,父母就明白孩子想要做什么。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們自然而然不太愿意去訴說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
在和別人合作的過程之中,不能正確地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愿望,又如何去和別人展開比較明顯的合作活動呢?
2、 父母過度的寵溺孩子
孩子上幼兒園之后,他們也會出現(xiàn)一些需要團結協(xié)作的活動,可是有一部分孩子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希望別人都能夠聽他的。
對于現(xiàn)在大部分孩子來說,都是處于被爸爸媽媽寵愛的情況之下,誰都不愿意低頭,誰都希望別人能夠尊重自己的意見、聽從自己的安排。
1、 培養(yǎng)孩子的溝通、表達能力
孩子不合群已經(jīng)成為了大多數(shù)家長的苦惱之一。愛心、責任心的培養(yǎng)是家長們?yōu)楹⒆由系谋匦拚n之一。對于孤僻的孩子,首先要消除他和其他孩子的疏遠感,使他真正參加到孩子們中間去,然后才有可能進一步培養(yǎng)其團隊精神。
2、 多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
很多家長不放心孩子參加集體活動,怕孩子吃虧或耽誤學習,其實大可不必有此顧慮。只有讓孩子融入到集體中,才能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欣賞別人,并學習其他人身上的優(yōu)點,從而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彌補自己身上的不足。在集體活動中,孩子才能漸漸地告別孤僻、不在以自我為中心,與大家共同進步和成長。
3、 言傳身教,為兒童樹立與他人合作的榜樣
哺育愛呀分析到父母的言行都會對孩子的家庭生活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想要孩子養(yǎng)成與人合作的習慣,父母和家人就可以經(jīng)常展開合作。例如,媽媽洗完碗筷后,爸爸過來和媽媽攤開,晾曬碗筷;媽媽炒菜時,奶奶幫忙洗碗,端碗。這種生活中的小事情會讓孩子看到合作的好處,并有意識地讓他們養(yǎng)成合作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