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激光是連續(xù)發(fā)射的,測程可達40公里左右,并可晝夜進行作業(yè)。若激光是脈沖發(fā)射的,一般絕對精度較低,但用于遠距離測量,可以達到很好的相對精度。
世界上第一臺激光器,是由美國休斯飛機公司的科學家梅曼于1960年,首先研制成功的。美國軍方很快就在此基礎上開展了對軍用激光裝置的研究。1961年,第一臺軍用激光測距儀通過了美國軍方論證試驗,對此后激光尺很快就進入了實用聯(lián)合體。 激光尺重量輕、體積小、操作簡單速度快而準確,其誤差僅為其它光學測距儀的五分之一到數(shù)百分之一,因而被廣泛用于地形測量。
由于激光尺價格不斷下調(diào),工業(yè)上也逐漸開始使用激光尺。國內(nèi)外出現(xiàn)了一批新型的具有測距快、體積小、性能可靠等優(yōu)點的微型激光尺,可以廣泛應用于工業(yè)測控、礦山、港口等領域。 激光是六十年代發(fā)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它是一種顏色很純、能量高度集中、方向性很好的光。激光測距儀是利用激光進行測距的一種儀器。它的作用原理很簡單:通過測定激光開始發(fā)射到激光從目標反射回來的時間來測定距離。例如用激光測距儀來測量月球的距離,如果激光從開始發(fā)射到從月球反射回來的時間被測定為2.56秒,激光發(fā)射到月球的單程時間就等于1.28秒,而激光的速度是光速,等于每秒三十萬公里。因此,測得的月球離地球的距離為單程時間和光速的乘積,即三十八萬四千公里。
操作直觀:小巧、輕便、易用
一鍵操作:紅色的激光按鈕非常顯眼,用您的拇指便可簡易地進行操作
附加功能:另外兩個按鈕提供了所有附加的功能(面積、體積、加、減),使用直觀
內(nèi)部激光技術:即使是在凌亂的環(huán)境中,也能以高效率進行專業(yè)測量
清晰顯示:測量結(jié)果清晰地顯示在顯示屏上
專業(yè)測量:功能: + - 平方米 立方米 平方英尺 立方英尺
適用范圍:室內(nèi)應用
測量范圍: 0.1-30m
精度:±2.0mm
主要功能:面積/體積、加/減、連續(xù)測量、間接測量功能(勾股法)、參考基準切換(前端/后端)、防水/防塵 IP54
每電池組可測量:至少3000次
電池:7號電池
尺寸:123×50×26mm
重量:100g
標準配置:主機1個、外包1個、7號堿性電池2個、說明書1份、保修卡1張、包裝盒1個。
激光尺測量距離一般在200米內(nèi),精度在2mm左右。這是目前使用范圍最廣的激光測距設備。在功能上除能測量距離外,一般還能計算測量物體的體積。 激光尺利用紅外線測距或激光測距的原理,測距原理基本可以歸結(jié)為測量光往返目標所需要時間,然后通過光速c =299792458m/s 和大氣折射系數(shù)n 計算出距離D。由于直接測量時間比較困難,通常是測定連續(xù)波的相位,稱為測相式測距儀。需要注意,測相并不是測量紅外或者激光的相位,而是測量調(diào)制在紅外或者激光上面的信號相位。
通常精密測距需要全反射棱鏡配合,而房屋量測用的測距儀,直接以光滑的墻面反射測量,主要是因為距離比較近,光反射回來的信號強度夠大。與此可以知道,一定要垂直,否則返回信號過于微弱將無法得到精確距離。超聲波測距精度比較低,現(xiàn)在很少使用。激光測距儀精度可達到1毫米誤差,適合各種高精度測量用途。
測量精度依據(jù)ISO推薦的ISO/R 1938-1971,95%的可靠統(tǒng)計(2s,也就是兩倍標準偏差)。標準測量精度是基于普通測量環(huán)境的指定測量誤差。在特殊的應用功能和計算中是無效的,比如勾股測量和跟蹤模式(連續(xù)跟蹤測量)。
激光測距儀的使用方法有兩種:脈沖法和相位法。
若激光測距儀使用脈沖發(fā)射,一般絕對精度較低,但用于遠距離測量,可以達到很好的相對精度。
若激光測距儀使用相位測試,精度可以達到正負1毫米,是測距儀里面最高的。
激光測距儀精度上的誤差和測量的距離是不成比例的,在整個距離上都是一樣的。然而,超長的距離,將會增加誤差是 +/-5 ppm(百萬分之一單位)(+/-0.5mm/100m)。
激光測距儀的精度一直受到業(yè)內(nèi)人士的關注,在部分行業(yè)需要比較高精度的激光測距儀。對于中長距離的望遠鏡激光測距儀來說,一般的這種測距儀的精度最高是1碼+-1。目前能稱得上高精度的激光測距儀,精度為0.5碼+-1。這種高精度測距儀,在100米內(nèi)的精度可以達到0.5碼以內(nèi)。
責任編輯:baixiaob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