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也叫腦卒中。分為兩種類型: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中風是中醫(yī)學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tǒng)稱。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發(fā)口角歪斜、語言不利而出現(xiàn)半身不遂為主要癥狀的一類疾病。
中風也叫腦卒中。分為兩種類型: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中風是中醫(yī)學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tǒng)稱。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發(fā)口角歪斜、語言不利而出現(xiàn)半身不遂為主要癥狀的一類疾病。
中風的中醫(yī)藥治療
(1)、風中經(jīng)絡型
癥狀:半身不遂,口眼彎斜,肌膚不仁,發(fā)熱惡寒,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滑或弦。
方藥:肉桂6g,炮附子5g,麻黃5g,防風、防己、當歸各12g,人參、川芎、白芍、杏仁、黃芪、甘草各10g,生姜5片。
(2)、腑氣不通型
癥狀:半身不遂,口眼彎斜,脘腹?jié)M悶,大便秘結,小便赤黃,或見頭暈煩躁,舌紅,舌苔黃或膩,脈滑或弦。
方藥:厚樸、大黃、枳實、甘草各10g
(3)、氣虛痰阻型
癥狀:半身不遂,口眼彎斜,面色萎黃,語言騫色,痰稀而白,或見頭暈目眩,舌質淡有齒痕,舌苔白滑或膩,脈滑或弦。
方藥:六君子湯加減:人參、甘草各10g,茯苓、白術、陳皮各15g,半夏、竹茹、膽南星各15g。
(4)、氣虛血瘀型
癥狀:肢體緩縱不舉,或見攣卷,或見疼痛,舌質淡或紫暗,舌有瘀斑,舌苔薄白,脈沉細或澀。
方藥:補陽還五湯:生黃芪30g,當歸、桃仁、赤芍、川芎、炙地龍、紅花各15g。
(5)、氣滯經(jīng)絡型
癥狀:肢體癱瘓或口眼彎斜,胸脅脹滿,嘆息為快,脘腹?jié)M悶,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弦。
方藥:八味順氣散:人參、白術、白芷、烏藥、青皮各10g,茯苓、陳皮各15g,甘草8g。
(6)、邪熱壅盛型
癥狀:半身不遂,口眼彎斜,面色潮紅,口渴喜冷飲,小便赤黃,舌紅苔黃,脈數(shù)有力。
方藥:川芎、白芍、白術、菊花、桔梗、荊芥穗、連翹、黃芩、寒水石各10g,當歸、石膏各15g,砂仁、薄荷、滑石、大黃各5g。
(7)、氣血兩虛型
癥狀:肢體緩縱無力,或見蒼白腫脹,面色無華,少氣懶言,聲低氣怯,或畏風自汗,舌質淡白,舌邊有齒痕,脈細弱。
方藥:八珍湯:人參、白術、川芎、白芍、甘草各10g,熟地、茯苓、當歸各15g。
(8)、肝風挾痰型
癥狀:半身不遂,口眼彎斜,頭暈或頭痛,急躁易怒,或見多痰,肢體麻木,舌紅苔白膩,脈弦或滑。
方藥:白術、茯苓、天麻、橘紅各15g,半夏、甘草各10g,生姜3片,大棗3枚。
中風的針灸治療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大多數(shù)腦中風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是一個自然過程。大量臨床與實驗證明,針刺對腦缺血后的神經(jīng)元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可以減輕腦水腫程度,減少梗死體積。針刺還可起到抑制缺血性神經(jīng)元的凋亡以及提高腦缺血后內(nèi)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的合成和釋放的作用。
中風患者早期進行針灸治療,可有效阻止病情繼續(xù)發(fā)展,提高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自我修復與代償能力,明顯改善其運動功能和認知功能,加快自然恢復過程,縮短病程,為日后功能的恢復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因此,專家建議,只要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意識清楚,病情穩(wěn)定,在中風早期就應進行針灸治療。一般腦梗塞患者可在發(fā)病48小時后,腦出血患者可在發(fā)病1周后進行,比后期治療效果更佳,有利于患者康復。
l、刺灸法
(l)中經(jīng)絡
①半身不遂
治法:滋養(yǎng)肝腎,通經(jīng)活絡。一般取病側穴,病程較久者可先刺健側,后刺患側,即“補健側,瀉患側”。
處方:上肢:肩逾 曲池 手三里 外關 合谷
下肢:環(huán)跳 陽陵泉 足三里 解溪 昆侖
隨證配穴:筋脈拘攣者肘部配曲澤,腕部配大陵,膝部配曲泉,踝部配太溪,乃陽病配陰之意:語言謇澀配啞門、廉泉、通里:肌膚不仁,可用皮膚針叩刺患部:上下肢端浮腫可取十宣放血。
操作:毫針刺,補虛瀉實。每日l次,每次留針20~30分鐘,10次為l療程。
②口角歪斜
治法:調(diào)理陰陽,通經(jīng)活絡。
處方:地倉 頰車 合谷 內(nèi)庭 太沖
隨證配穴:按病部酌配牽正、冰溝、四白、下關等穴。
操作:毫針刺,平補平瀉。每日Ⅰ次,每次留針20~30分鐘,10次為l療程。
(2)中臟腑
①閉證
治法:平肝熄風,清心豁痰,醒腦開竅。
處方:十二井穴 水溝 太沖 豐隆
隨證配穴:牙關緊閉配下關、頰車:兩手握固配合谷:語言不利配啞門、廉泉。
操作:十二井穴點刺放血,水溝向上斜刺用瀉法,太沖、豐隆用瀉法。每日l次,每次留針30分鐘。
②脫證
治法:回陽固脫。
處方:關元 神闕 .
隨證配穴:汗出不止配陰郄、復溜:小便失禁配三陰交。
操作:關元穴大炷艾灸,神闕穴隔鹽艾灸,直至四肢轉溫為止。
2、頭針法
選穴:頂顳前斜線 頂旁l線 頂旁2線
方法:選用28~30號長1.5~2.0寸毫針,針與頭皮成30夾角快速刺人頭皮下,快速捻轉2~3分鐘。每次留針30分鐘,留針期間反復捻轉2~3次。治療時讓患者活動上肢。
3、耳針法
選穴:腦點 皮質下 肝 三焦
方法:毫針刺,中等刺激強度。每日l次,每次留針30分鐘。也可用王不留行籽貼壓。
夏季老年人應防“熱中風”
眼下正是盛夏高溫季節(jié),醫(yī)生提醒,患有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癥的老年人應摒棄“中風在寒冷季節(jié)才會高發(fā)”的觀點,當氣溫上升到32℃以上時,腦中風的發(fā)生率將大幅上升,夏季高溫應謹防熱中風
夏季人體出汗較多,而老年人體內(nèi)水分較少,夏天身體容易缺水。身體缺水會使血液黏稠,對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癥或心腦血管病的老年人來說,這會使輸向大腦的血液受阻,增加中風的發(fā)生幾率。
醫(yī)生提醒,預防中風首先要重視高血壓、高血脂癥等易引發(fā)腦中風的病癥,合理安排夏日生活,注意勞逸結合,多吃能軟化血管和降血脂的食物,并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降壓藥、降脂藥。
夏季老年人還應避免過度貪涼。老年人的血管大多硬化,忽冷忽熱的氣溫易使其發(fā)生意外。因此,使用空調(diào)時室內(nèi)外溫差以不超過8℃為宜。同時,及時補水,防止血液黏稠出現(xiàn)血栓,引發(fā)中風、心絞痛等病癥。對于有過中風史的老年人來說,一旦出現(xiàn)頭昏、頭痛、半身麻木、頻頻打哈欠等癥狀,應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責任編輯:佰佰安全網(wǎng)
2023.02.09 22:18:15
2023.02.09 22:17:12
2023.02.09 22:16:08
2023.02.09 22:14:51
2023.02.09 22:13:41
2023.01.16 21:04:04
07/13老人走失后如何尋找
07/16患病老人有哪些特點和護理需求?
09/30硫酸的危害以及急救措施以及預防方法,大家都了解嗎?
11/30照顧癱瘓老人需要什么物品,平時有哪些注意事項一起跟小編了解吧
12/30冬季凍傷怎么預防治療
07/16預防瓦斯爆炸的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