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發(fā)生后幾小時內救援生存幾率比較大”,很多人都關心這個問題,接下來就跟隨佰佰安全網一起來詳細了解下這方面的知識吧。
近幾年,地震進入頻發(fā)活躍期,一個大地震后總是有余震頻發(fā),強度雖然比第一次震時要小,但是也會造成二次傷害,增加救援難度,地震余震頻發(fā)短則幾小時,多則好幾天,那么地震發(fā)生后幾小時內救援生存幾率比較大呢?
從歷史數(shù)據看,地球目前確實處于8級以上大震活躍期。若把世界地震的分布情況與全球板塊的分布相比較,可以明顯看出兩者有明顯關聯(lián)。據統(tǒng)計,全球85%的地震發(fā)生在板塊邊界上。這說明,板塊運動過程中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的重要原因。
因地殼板塊相互碰撞頻繁,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是全球地震活動最強烈的地帶,全球約80%的地震都發(fā)生在這里。近期發(fā)生地震的日本、菲律賓位于該帶上。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全長兩萬多公里,跨歐、亞、非三大洲,該帶地震釋放的能量約占全球能量15%。
據地震學家統(tǒng)計,地球每天發(fā)生上萬次地震。不過,它們之中絕大多數(shù)因震級太小或離人口聚居地太遠,人們感覺不到。而真正能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的地震,全世界每年約有一二十次。震級為8級左右的地震,全球每年僅出現(xiàn)一兩次。
相關統(tǒng)計顯示,用地震儀測出的地震,每年全球達約50萬次,其中有感地震10萬次,造成破壞的1000次,而7級以上、足以造成巨大災害的有十幾次。鑒于全球有85%的地震發(fā)生在板塊邊界上,故有觀點認為,板塊運動過程中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的重要原因。
據統(tǒng)計,唐山大地震后的搶險救災中,搶救時間與救活率的關系為:半小時內救活率為99.3%,第一天救活率為81.0%,第二天救活率為33.7%,第三天救活率為36.7%,第四天的救活率下降到19.0%,第五天救活率僅為7.4%。時間就是生命,救援的時間越早,人們生存的希望就越大,前三天對于減少傷亡尤為重要。因此,震后72小時被稱為救援的黃金時間。
通過佰佰安全小編的介紹,地震發(fā)生后幾小時內救援生存幾率比較大大家都清楚了吧,如果大家還想了解更多關于自然災害知識,敬請繼續(xù)瀏覽本網的其他欄目內容。
責任編輯:張小付
2022.09.09 23:30:51
2022.09.09 23:28:46
2022.09.09 23:20:26
2022.09.09 23:18:45
2022.09.09 23:17:11
2022.09.08 22:44:12
07/17服用性藥時該注意什么?
04/10網絡安全防范措施與應用
06/08水華現(xiàn)象的形成原因與治理措施
02/28結婚流程安排很重要,這些事項不容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