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燙傷事件在過去的兩個月中時有發(fā)生,而其中絕大多數(shù)屬于人為疏忽。媽媽們在平常照顧寶寶時怎樣避免燙傷?燙傷后該怎么辦呢?
燙傷是小寶寶最常遇到的意外傷害之一。寶寶不具備辨別身邊危險事物的能力,尤其是夏季皮膚暴露較多,一旦寶寶被燙傷將極為痛苦,且其皮膚稚嫩,很容易留下疤痕。那么,如何避免新生兒被燙傷呢?佰佰安全網(wǎng)來告訴您相關(guān)的新生兒護理小知識。
燒傷是指由于熱力引起的一種損傷,如火焰、灼熱的氣體、液體或固體所致的人體傷害。燙傷是燒傷的一種損傷形式。燒傷是一種常見的意外事故,其中80%的燒傷事件發(fā)生在家庭,而家庭燒傷事件中50%以上是兒童。
隱患1.洗澡水
當給寶寶洗澡時,如果先放熱水后加冷水,一旦父母放完熱水后準備去提冷水,寶寶就有可能不慎跌入盛有熱水的盆中,造成背部、臀部、會陰部的大面積燙傷。
隱患二.熱水袋
熱水袋可造成“低熱燙傷”,低熱燙傷是指在50℃左右的溫度在局部作用時間過長,熱力慢慢滲透進軟組織而引起的燙傷。它和明火、開水等引起的燒傷、燙傷不同,表面看來燙傷面積不大,表皮也沒有開水燙傷看起來那么嚴重,但創(chuàng)面比較深,往往造成組織壞死,還有的可深達骨質(zhì)。
隱患三:喂奶和喂水
新生兒的口腔粘膜薄嫩,奶溫或水溫過燙,容易引起粘膜的損傷,影響孩子的食欲,甚至造成寶寶嚴重燙傷。
如果不慎將新生兒燙傷,僅皮膚發(fā)紅時,可涂些花生油或凡士林,然后用干凈紗布包裹燙傷的局部,一般4-6天就好了;如果燙傷起泡,可在起泡處涂油后包裹,讓水泡自然吸收。但當水泡破潰并繼發(fā)感染時,應立即到醫(yī)院就診。如果大面積燙傷,應立即用干凈的冷水毛巾冷敷,肢體用冷水沖洗,并剪開衣物用柔軟的毛巾包裹后送醫(yī)院救治(注意一定要在傷口冷卻后再剪開或脫去衣物,不要給寶寶喝水,不要挑破傷處的水泡,不要在傷處亂涂藥水或藥膏)。
1、熱水袋
由于新生兒的體溫調(diào)節(jié)中樞發(fā)育不健全,對外界溫度的變化很敏感,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天,在用熱水袋幫助取暖時,如果保暖方法不當或水溫過高,容易使新生兒燙傷。
預防新生兒熱水袋燙傷,最好的方法是將室溫提高至24~26度,避免使用熱水袋。如室溫低于20度,需要使用熱水袋保暖時,水溫以40度為宜(成人用手背試后不覺燙),用毛巾包好后放再兩腳邊的棉被外面。要經(jīng)常查看熱水袋是否漏扎或水是否涼了,及時更換。
2、洗澡
給新生兒洗澡時,如果使用流動水,一定要控制好水溫(大約40度左右),可先用手肘內(nèi)側(cè)測試溫度,要感覺不涼不燙才可以給寶寶洗澡。如果使用洗澡盆,放水時應先放涼水后再放熱水,注意不要抱著寶寶拿熱水壺,以免燙傷寶寶,還要注意讓寶寶遠離熱水盆、熱水壺等,調(diào)好了水溫再抱寶寶洗澡。
3、溫奶
人工喂養(yǎng)時,喂奶時一般將奶瓶放在不銹鋼小盆或大熱水杯里溫奶,避免寶寶燙傷。溫奶過程中,注意千萬不要抱著寶寶拿熱水壺倒熱水,一定要妥善放下寶寶再去溫奶,以免燙傷寶寶。溫奶后,抱著寶寶喂奶時,注意遠離溫奶的盆子或水杯,避免讓寶寶的小腳踢到造成燙傷。
溫馨提示:當新生兒燙傷時,千萬不可在創(chuàng)面上涂醬油等,以免造成感染。
責任編輯: 陳淼琪
科學知識改變你我生活普及安全暢享平安幸福
佰佰安全網(wǎng)原創(chuàng)出品公眾號: bban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