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火災與森林火災相似,其特點就是火勢旺,發(fā)展迅速,難以控制。那么若是發(fā)生火災該如何安全撲滅草原火災呢?
由于今春降雨量少,風大物燥,一旦發(fā)生草原火災,將會造成火險等級極高,加上火場面積較大,火勢兇猛,嚴重威脅當?shù)啬撩裆敭a和草原資源安全。那么如果發(fā)生火災,該如何安全撲滅草原火災呢?怎樣自救呢?一起隨佰佰安全網(wǎng)學習下相關的草原火災知識吧!
草原火災人為原因主要包括故意放火和過失起火,如非生產性用火中野外吸煙、上墳燒紙、燃放鞭炮、取暖、亂倒爐渣、野炊、驅避野生動物等;生產性用火中燒荒、燒秸桿、燒田埂、機動車噴火、施工爆破等。
1993年國務院頒布的《草原防火條例》,根據(jù)受害草原面積和破壞損失程度將草原火災分為4個等級:
①草原火警,受害草原面積100公頃以下,并且直接經濟損失1萬元以下;
②一般草原火災,受害草原面積100~2000公頃,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萬~5萬元,或者造成重傷10人以下,或者造成死亡3人以下,或者造成死亡和重傷合計10人以下(其中造成死亡3人以下)的;
③重大草原火災,受害草原面積2000~8000公頃,或者直接經濟損失5萬~50萬元,或者造成重傷10~20人,或者造成死亡3~10人,或者造成死亡和重傷合計10~20人(其中造成死亡3~10人)的;
④特大草原火災,受害草原面積8000公頃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50萬元以上,或者造成重傷20人以上,或者造成死亡10人以上,或者造成死亡和重傷合計20人以上,(其中造成死亡10人以上)的。
上述標準中所稱“以上”不含本數(shù)。中國草原火災主要發(fā)生在內蒙古的部分地區(qū),其次發(fā)生在華北、西北、東北的一些地區(qū)。
草原火災容易造成人員傷亡,導致受災牧戶傾家蕩產,燒毀國家重要設施和草原保護建設基礎設施,使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遭受嚴重損失;草原火災除造成牲畜損失外,還會燒掉牲畜賴以生存的牧草,嚴重影響畜牧業(yè)生產。草原火災過后,還會造成地表裸露,易受大風侵襲,使表土層丟失,不利于水土保持。同時引起表土層有機物減少,對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產生不良影響。我國草原與森林交叉分布,草原一旦起火,極易燒入林區(qū),威脅林區(qū)生產安全。
一旦發(fā)生草原火,就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爭取打早、打小、打了,免遭各種損失或減少損失,有效保護草原牧區(qū)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畜牧業(yè)生產安全,保障邊疆和牧區(qū)社會經濟穩(wěn)定發(fā)展。草原火災的撲救原則、步驟、方法和戰(zhàn)略如下:
草原火災的撲救原則
滅火原則:撲救草原火災要堅持有害滅之、無害控制,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則。草原著火后,如火災危害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及其良性循環(huán),影響當年畜牧業(yè)生產或可能燒毀設備、威脅人畜安全,一定要想方設法將其撲滅;如果草原著火后并不危害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不影響畜牧業(yè)生產和人畜安全,而且有利于草原更新和改良,對于這種火堅持控制,使其在一定范圍內燃燒,防止其自由擴散,釀成災害;對草原火要早發(fā)現(xiàn),早出動,做到將其徹底消滅,不留死角,消除死灰復燃的因素。
滅火注意事項:嚴明紀律,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堅決貫徹直接滅火三不打的原則。即不打頂風火,不迎頭打上山火,不打溝谷火。為了避免滅火人員被火包圍,造成傷亡,必須做好安全自救工作?;饒龀鋫溽t(yī)務人員外,每個滅火人員應攜帶火柴或打火機,如果被草原火包圍,可用它點火自救;每個滅火小組應攜帶鐵锨之類的挖土工具,被火草原火包圍后無其他方法解救時,可用它迅速挖坑掩蔽人體;有條件時,每人可攜帶1個裝水工具(如水壺),一旦被火保衛(wèi),立即脫下衣服并用水澆濕,裹好頭部,逆風從火中沖出去。
警惕危險時刻。上午10時到下午16時,是滅火的危險時刻,必須特別注意。在這段時間內氣溫上升,空氣對流速度快,風向易改變且易形成旋風,特別是山谷地帶,火情會突然發(fā)生變化,在這段時間內滅火要謹慎從事,時刻注意火情的變化。
適當休息,以利再戰(zhàn),并嚴禁在火區(qū)內亂走動,特別是嚴禁單人行動。撲滅大面積草原火災時,持續(xù)時間長,體力消耗大,中間要適當休息。休息地點應選擇在水邊或火燒跡地等安全地帶,并設立了望哨。同時,如在火區(qū)內亂走,可能會發(fā)生迷路、遭受野獸襲擊等現(xiàn)象,應特別注意防止。
加強通訊聯(lián)絡。進入火場后,指揮員應用各種通訊手段,掌握好滅火隊伍。
撲救草原火災的步驟
偵察。偵察需要掌握的內容主要有:火場的準確位置,火場面積,草原類型及可燃物類型,風向、風速、火勢蔓延速度以及火勢發(fā)展的方向,火場周圍植被,地形和建筑設施,進入火場的道路,可利用的滅火條件,當天天氣情況及未來天氣變化,以及能夠參加滅火的單位、人數(shù)和裝備等。
制定滅火方案。滅火方案的制定者應是現(xiàn)場直接指揮滅火的人員。方案內容一般有:一是根據(jù)火場面積及火勢發(fā)展情況,確定參加滅火人員數(shù)量及裝備,劃分幾個滅火區(qū)域,每個區(qū)域需要多少人員和裝備,確定由誰指揮,哪個隊攻打火頭,哪個隊攻打火場邊緣,哪個隊負責清理火場等。二是地面用什么機械運輸,從哪里抽調人員、裝備,走哪幾條路線,什么時間到達指定火場進行滅火最為有利。是后勤供應如何解決,要做到即滿足需要,又不浪費。四是如何進行火場救人及搶救力量的配置。五是制定作戰(zhàn)方案圖,標明火場坐標,布置火場監(jiān)視人員,并將火勢發(fā)展情況隨時標在作戰(zhàn)方案圖上。滅火作戰(zhàn)方案應根據(jù)火場發(fā)展變化,適時進行調整,而且整個滅火過程都應是修正、補充滅火作戰(zhàn)方案的過程。
滅火。滅火行動分消滅明火、清理暗火和看守火場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既不能截然分開,又各有側重。三個階段是連續(xù)進行的,都屬于滅火行動的范疇。明火就是還在進行的有煙燃燒。暗火也叫隱火,就是處于炭化燃燒狀態(tài)或陰燃的火。看守火場是完成滅火任務的最后保證,一般至少在滅火大部隊撤除以后看守24小時,經最后檢查驗收,確已達到三無(即無火、無煙、無氣)方能撤除。
撲救草原火災的方法
目前,草原滅火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滅火和間接滅火兩種方法。
直接滅火法是利用各種有利的時機和條件,運用各種滅火工具,直接撲滅正在燃燒的各種火。適用于撲救弱度或中等強度的地表火。具體方法有:撲打法;水和滅火劑;沙土埋壓法;用風力滅火機滅火。
間接滅火法,是采用直接滅火法,不能控制火勢時,要充分考慮地形、地物、將火頭趕往道路、河流、荒漠等地形,以阻止燃燒,將火災損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圍。
開設防火隔離帶的地點與要求:防火隔離帶與火頭的距離,應按打成防火道所需的時間和在這段時間內火頭前進最長的距離來估算。防火隔離帶的寬度需相當于草高的10倍,長度應是火蔓延寬度的1.5~2倍。一般應開辟平行并列的防火道2~3條,條間距離為10米。
開設防火隔離帶的方法:一是刈割、摟收草原可燃物并將運到他處;二是用開溝機、拖拉機、推土機或鐵锨等開挖生土帶;三是用火燒法,使用這種方法要慎重,并經滅火指揮員同意后進行。在以下情況下,可采取燒的手段。
1.火強度大,蔓延速度快,使滅火隊員無法接近火線時。
2.在撲救連續(xù)型火,無法采取直接滅火手段時,應在火頭前方預定的距離外開設隔離帶,放迎面火燒除隔離帶與火場之間的可燃物。
3.在火場附近如有可利用的地形時。
4.在火勢威脅重點區(qū)域或重點目標(如村、居民區(qū)、倉庫、自然保護區(qū)等)時,應采取點放迎面火或燒防火線來加以保護。
5.在攔截火頭時,可在火頭前方選擇有利地形采取火攻滅火方法攔截火頭。
6.遇到雙舌形火線時,可在火的舌部頂端點火,把兩個舌形火線連接起來,撲滅外線火。
7.遇到大彎曲度火線時要在兩條最近的火線之間點火,把兩條火線連接在一起,再撲滅外線火。
8.遇到鋸齒形火線時,應在鋸齒形火線外側點火,把火線取直,撲滅外線火。
9.難清地段的火,在難清地段外側選擇較好清理地帶點火撲滅外線火,使難清地段變成內線火。
遇到一氧化碳中毒、休克、燒傷、骨折及火場中暑時,如何救護和自救?
一氧化碳中毒時,立即用濕毛巾捂住口鼻或將臉貼近涅土呼吸;迅速將患者轉移到空氣新鮮的地方;進行人工呼吸;注射興奮劑。
因外傷、出血、疼痛、過敏、疲勞過度等原因可能引起休克,處理方法:將病人移至安全地方,讓病人平臥,注意保暖;如因外傷出血休克應立即止血;如有骨折要用木板繃帶臨時固定;用針刺人中或指壓人中,使其清醒;呼吸困難的進行人工呼吸;初步穩(wěn)定后視情送醫(yī)院治療。
燒傷時將傷者轉移至安全地方;治療休克;特別注意不要弄破皮膚和水泡,避免感染;盡速轉送醫(yī)院治療。
骨折時將傷者轉移至安全地方;有傷口出血要立即止血;開放性骨折要先用紗布棉花包扎患處,墊上軟物用夾板固定(無夾板可用棍、樹枝、竹桿代替),運作要輕,受傷部位不要綁得太緊;經處理后,快速轉送醫(yī)院治療。
因高溫高熱環(huán)境和過度勞累等引發(fā)中暑,應將病人移至安全地方,讓病人平臥陰涼處休息;給病人飲用食鹽水、糖水;失水過多的可補液;視情送醫(yī)院治療。
一要加強統(tǒng)籌安排。各地要按照《草原防火條例》規(guī)定和這次會議部署,認真擔負起工作主體、責任主體、實施主體的職責,迅速行動,周密安排好今冬明春的草原防火工作。要進一步細化工作方案,實化工作措施,分解落實工作任務,強化草原防火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加大考核和問責力度,保障草原防火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開展。
二要加強宣傳預警。各地要集中開展草原防火知識宣傳活動,草原火災和易發(fā)區(qū)重點區(qū)要設立醒目的宣傳警示牌,做到防火常識和要求進村入戶到牧場,切實增強全社會特別是廣大農牧民群眾的防火意識,增強牧民草原防火減災和自救互助能力,營造群防群控的社會環(huán)境。草原防火部門要主動與當?shù)貧庀?、林業(yè)、應急部門溝通,不斷加強草原火災預測預警,及時準確地報告火災信息,提早采取應對措施,增強草原防火工作的主動性和預見性。
三要加強排查管控。按照“預防為先,嚴防嚴守,依法治火”的原則,各地要迅速開展草原火災隱患排查和集中整治活動,全面梳理存在的漏洞和不足,采取有力措施,消除火災隱患。要在普遍防范的基礎上,重點抓好元旦、春節(jié)、清明等重點時期和草原風景區(qū)、草原防火管制區(qū)、灌林草交錯帶、城鄉(xiāng)結合部等重點區(qū)域的火源管控,依法管理野外用火,規(guī)范用火行為,確保各項預防措施落實到位。
四要加強應急保障。要及時清理、檢查、補充防火物資,準確掌握防火物資儲備情況,確保在草原火災發(fā)生時,滅火物資能夠及時調度和有效利用。要主動爭取地方政府支持,加快推進縣、鄉(xiāng)、村草原防火應急專業(yè)隊伍和季節(jié)性半專業(yè)化應急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工作保障機制。要結合實際,加強撲火戰(zhàn)略戰(zhàn)術研究,深入分析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草原防火特點和規(guī)律,完善火災應急預案。加強與當?shù)伛v軍、武警部隊、公安消防、森林防火的聯(lián)系,建立信息反饋和撲火救援聯(lián)動機制,開展多方聯(lián)動的草原火災應急演練,切實增強撲火隊伍實戰(zhàn)能力。
五要加強應急處置。在草原防火期內,各地尤其是草原防火重點地區(qū)畜牧獸醫(yī)系統(tǒng)要嚴格執(zhí)行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加強火情信息的上報下傳工作。收到火情信息,要在第一時間核實,第一時間反饋。一旦火情屬實,要按規(guī)定及時報告,迅速啟動相應級別應急響應程序,在最短時間內做到組織領導到位、撲救人員到位、資金物資到位、技術指導到位。要堅持以人為本、科學撲火、安全撲救,始終把撲火人員和群眾安全放在首位,避免造成人員傷亡,科學有序高效開展撲救工作,努力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佰佰安全網(wǎng)提醒公眾:在草原防火戒嚴期,一定要注意防火安全,小失誤亦可引發(fā)大火災,造成群眾財產損失,將嚴格追究肇事責任!
責任編輯: 陳淼琪
科學知識改變你我生活普及安全暢享平安幸福
佰佰安全網(wǎng)原創(chuàng)出品公眾號: bbanqw
07/11如何預防草原火災發(fā)生?
06/15游樂場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