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應性皮炎是屬于很常見的一種慢性皮膚疾病,引起的原因有很多。當感染上特應性皮炎后就會出現一系列的癥狀,比如濕疹和瘙癢等,需要及時治療,以免到后期引來更多的并發(fā)癥。
提起特應性皮炎相信都不會陌生,大部分患者都會從嬰幼兒時間段開始發(fā)病,大部分都會發(fā)生在頭皮以及額頭等位置,甚至還會蔓延到四肢位置。因此需要及時了解特應性皮炎,方便及時做針對性治療。
特應性皮炎( atopic dermatitis),也稱特應性濕疹,是一種慢性、復發(fā)性、炎癥性皮膚病,常伴有皮膚嚴重瘙癢。多數患者從嬰幼兒開始發(fā)病,疾病呈現出的皮損表現多分布于兩頰、額部和頭皮,以急性濕疹為主,逐漸蔓延至四肢伸側。
特應性皮炎發(fā)病與遺傳和環(huán)境等因素關系密切,父母親等家族成員有過敏性疾病史是本病的最強風險因素,遺傳因素主要影響皮膚屏障功能與免疫平衡。
1、外界的刺激
因為很多患者在平時會對外界的一些空氣或者是花粉過敏,在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會造成特應性皮炎。還有的小伙伴住的臥室比較潮濕,在這種情況下床上會出現一些螨蟲,也會導致特應性皮炎的發(fā)病。如果是由于螨蟲感染所引起的特應性皮炎,治療起來是很困難的。
2、遺傳原因
這種疾病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遺傳所造成的,并且如果患者的父母經常會出現有皮炎或者是過敏的現象,那么有80%的可能性孩子是會遺傳特異性皮炎的,并且一般新生兒是會在兩歲左右才會逐漸發(fā)病,而且在發(fā)病的時候癥狀是非常明顯的。
3、受傷
如果外出的時候由于劃傷或者碰撞所導致皮膚受傷,在這種情況下,身體的免疫功能就會由于細菌的感染從而受到阻礙。不僅如此,一些微生物和一些化學產品都有可能會對皮膚造成一定的損傷,從而引發(fā)特應性皮炎。
1、青少年和成人期:皮膚干燥,瘙癢嚴重,皮膚損傷主要在屈曲側,伸展側也可受累,頭頸部、眼瞼皮膚損傷嚴重,皮膚損傷浸潤肥厚為苔蘚癬,部分表現為慢性手部皮炎,部分可發(fā)生全身??砂橛杏啄晷园變日?、魚鱗病、眶周黑暈、干性皮膚病、掌紋征、毛周角化、唇炎、易伴有細菌、病毒和真菌感染。
2、兒童期:它通常從嬰兒期演變而來,有些直接發(fā)生在嬰兒期到兒童期。皮膚損傷主要涉及肘窩、腿筋和手腕屈側。濕疹性皮膚損傷主要表現為紅斑、丘疹皰疹、侵蝕、滲出和結痂,但常表現為局部皮膚增厚、色素沉著等慢性損傷。瘙癢性皮疹常發(fā)生在四肢伸展側,表現為深紅色或膚色丘疹、結節(jié)和淺淋巴結腫大。一些兒童患者可能患有過敏性鼻炎或哮喘。
3、嬰兒期:又稱嬰兒濕疹,超過出生后1-6月病,表現為頭部、面部和四肢皮膚滲出的急性炎癥。表現為皮膚紅斑、丘疹、丘疹、滲出、痂,也可為淺紅斑、丘疹、干燥、輕度頭皮屑;常緩解交替發(fā)作,2歲以上皮疹消退。
由于特應性皮炎的病程長,易反復,因此,其治療原則以恢復皮膚的正常屏障功能、尋找并去除誘發(fā)和或加重因素、減輕或緩解癥狀為主要目的。
中藥治療特應性皮炎
1、清心培土藥物
如果特應性皮炎是心火脾虛型的,可以應用清心培土的中藥方劑辨證治療,緩解病情。
2、清心導赤藥物
中醫(yī)把特應性皮炎分為四種不同的類型,心脾積熱型是其中的一種。這種類型的特應性皮炎可以應用清心導赤的中藥辨證治療。
3、養(yǎng)血祛風的藥物
有些特異性皮炎患者屬于血虛風燥型,皮膚干燥、肥厚,此時需要應用養(yǎng)血祛風的中藥辨證治療,才能更好地緩解病情。
4、健脾滲濕藥物
特異性皮炎是脾虛蘊濕型的時,皮損較紅,有血痂、滲出,此時最好能服用一些健脾滲濕的中藥方劑治療。
西藥治療特應性皮炎
1、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
面部出現特應性皮炎時,可以外用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可以有效的止癢,副作用小,還不用擔心會有色素沉著、皮膚萎縮等不良反應。
2、糖皮質激素制劑
這是治療特應性皮炎的常用藥物,見效比較快,但副作用比較大,所以用藥必須遵醫(yī)囑,而且不可長期用藥,以免產生不良反應。
3、保濕止癢劑
出現特應性皮炎后,常會有皮膚干燥、瘙癢等不適癥狀,此時可以應用一些保濕止癢的藥膏對患處進行涂抹,可以有效的緩解不適癥狀。
1、恢復和保持皮膚屏障功能
糾正皮膚干燥,保護皮膚屏障功能和止癢是治療特應性皮炎的關鍵措施。在急性期,每日用溫水泡浴1~2次,在增加濕度的同時還有利于減少滲出,去除痂皮和殘留藥物;慢性期可每日泡浴1次。
不論是在急性期還是在緩解期,潤膚劑和(或)保濕劑的應用極為必要,應至少每日外用(多主張全身使用)1~2次,尤其是在沐浴后應即刻使用,以保持皮膚的水合狀態(tài)而保護屏障功能和減輕瘙癢癥狀。
2、避免誘發(fā)和加重因素
盡量避免一切可能的刺激。應盡量穿棉制品衣服,以寬松為宜,勤換衣物和床單等生活用品,避免用力搔抓和摩擦;避免過度清洗皮膚,尤其是燙洗和過度使用肥皂;注意保持適宜的環(huán)境溫度,減少汗液的刺激;注意保持清潔的生活環(huán)境,減少如屋塵、螨、動物毛、花粉、真菌等變應原;注意觀察對所進食物的反應,避免食入致敏食物。
責任編輯: 李超群
科學知識改變你我生活普及安全暢享平安幸福
佰佰安全網原創(chuàng)出品公眾號: bban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