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雷雨雖仍偶有來襲,卻無礙南粵進入“燒烤”模式,高溫烈日下,不少市民出門不久就大汗淋漓。12日全省共有21個市縣(區(qū))出現(xiàn)35℃及以上高溫,其中梅縣錄得我省最高氣溫36.2℃。至12日傍晚,全省有60個市縣(區(qū))發(fā)布了高溫黃色預警信號(預計連續(xù)三天日最高氣溫將在35℃以上),主要集中在廣東中東部地區(qū)。
12日正式進入三伏天,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時節(jié)來臨。我國高溫范圍繼續(xù)擴展,局地溫度超40℃,中央氣象臺預計高溫范圍13日全國高溫面積可達364萬平方公里,將覆蓋21個省(區(qū)、市),約占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
在廣東,雷雨雖仍偶有來襲,卻無礙南粵進入“燒烤”模式,高溫烈日下,不少市民出門不久就大汗淋漓。12日全省共有21個市縣(區(qū))出現(xiàn)35℃及以上高溫,其中梅縣錄得我省最高氣溫36.2℃。至12日傍晚,全省有60個市縣(區(qū))發(fā)布了高溫黃色預警信號(預計連續(xù)三天日最高氣溫將在35℃以上),主要集中在廣東中東部地區(qū)。
省氣象臺預計,13-15日,全省大部晴到多云,其中,粵西和珠江三角洲的部分市縣有(雷)陣雨局部大雨,粵北市縣和珠江三角洲的部分市縣有35℃左右高溫。市民戶外活動需注意防暑防曬,并留意可能出現(xiàn)局地雷雨。
據(jù)中央氣象臺預計,未來十天,我國中東部地區(qū)將遭遇今年來范圍最廣、強度最強高溫天氣。
釋疑:
1、同時高溫南北方感覺不一樣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軍表示,此次高溫天氣的特點是持續(xù)時間長、局部強度大,北方的高溫以晴熱為主,而南方的高溫以悶熱為主,因此南北方地區(qū)的公眾在體感上也有所不同。
南方的高溫天氣是由于受副熱帶高壓控制,以晴熱少雨天氣為主,白天受太陽短波輻射影響,地面溫度會逐步上升。同時,在高壓控制區(qū)也盛行下沉氣流,形成一定的下沉增溫效應。在輻射增溫和下沉增溫的綜合作用下就會導致高溫天氣的出現(xiàn)。目前副熱帶高壓位于江南東部,強度較強,未來副熱帶高壓還會再度西伸北抬,因此高溫的范圍將繼續(xù)擴大。
“南北方在7月出現(xiàn)高溫天氣屬于比較正常的現(xiàn)象。而本次高溫與歷史同期相比,并沒有偏強?!睔v史數(shù)據(jù)顯示,2013年7月23日至8月14日,我國南方曾出現(xiàn)連續(xù)23天的高溫天氣;同年7月25日至8月9日,北方曾出現(xiàn)連續(xù)16日的高溫天氣。
2、三伏天熱因夏至后地表熱量不斷積累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tǒng)稱,往往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節(jié)。今年三伏天共40天,7月12日入初伏,7月22日入中伏,8月11日入末伏。繼2002年初伏時間為7月11日后,今載初伏日期為15年來最早。
中國天文學會李建基表示,隨著碳排放量增加、全球氣候變暖,氣溫的高低受氣候、大氣環(huán)流等多種因素影響,初伏、中伏和末伏當日不一定表示當天氣溫為夏季最高值。但三伏天熱的原因在于,在一年中白天最長的夏至節(jié)氣過后,地表熱量仍然在不斷積累,直至最高峰。因此每年夏至之后的一個月,即在三伏天內(nèi),整個北半球的的溫度是最高的。
3、每年伏天有30日與40日之分
李建基解釋,每年三伏的具體日期由節(jié)氣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而決定,往往出現(xiàn)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我國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的紀年歷法記載時間,三伏天便是從“干支紀日法”推算而來。天干有10個,分別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12個,分別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便有了“甲子”、“乙丑”等日。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等等,因此每隔十天會出現(xiàn)一次庚日。俗語有言,“冬至當日九,夏至三庚伏?!币馑际堑蕉廉斕觳潘愕搅藬?shù)九寒天的日子,而夏至再過三庚才入伏,即到了酷暑難耐的大熱天。
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1個庚日為末伏。由于各年庚日不同,所以各年入伏的時間也不一樣。按中國的日歷法來說,今年陽歷7月12日便是真正暑天的開始。同時,由于每年的夏至、立秋與庚日的間隔時長不一,夏至與立秋之間可能會出現(xiàn)4個庚日,便有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延伸:
夏季養(yǎng)陽的中醫(yī)特色療法
1、三伏天天灸療法:除了常用于哮喘、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防治以外,還可用于婦兒疾病、消化系統(tǒng)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等屬于陽虛寒凝的范圍。是臨床“冬病夏治”的典型代表,近些年來在各大小醫(yī)院開展廣泛,深受群眾喜愛。
2、隔姜灸、隔鹽灸:隔姜灸適用于因寒而致的嘔吐、泄瀉、腹痛、風寒濕痹、陽痿、痛經(jīng)、周圍性面神經(jīng)麻痹等;隔鹽灸常常作用于人體肚臍部位,故又稱神闕灸,本法有回陽、救逆、固脫之功,多用于急性寒性腹痛、吐瀉、痢疾、小便不利、中風脫證等。
3、雷火灸法:是中醫(yī)的一種傳統(tǒng)療法。雷火灸由多種名貴中藥制作而成,根據(jù)不同的配伍,具有通經(jīng)活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追風除濕,溫經(jīng)散寒,散癭散瘤,扶正祛邪等功效。有藥力峻、火力猛、滲透力強、灸療廣泛的特點。
4、穴位貼敷:是指在選取的穴位上貼敷藥物,通過藥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療疾病的一種外治方法。根據(jù)不同病種可選用不同藥物處方及穴位處方,具有治病防病保健作用。臨床適用于感冒、咳嗽、不寐、胃脘痛、便秘、食積、頭痛、眩暈、關節(jié)腫痛、遺尿、流涎等。
5、耳穴療法:常用王不留行籽等貼壓于特定耳部穴位,用于治療各種疼痛性疾病、各種慢性病癥和一些功能紊亂性病癥,如眩暈癥、心律不齊、高血壓、月經(jīng)不調(diào)、失眠、肢體麻木等。
佰佰安全網(wǎng)建議,公眾盡量避免在午后高溫時段戶外活動,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如需出門需隨身帶好遮陽傘、帽,多喝水,以防中暑;注意作息時間,保證睡眠,必要時準備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溫藥品。戶外或者高溫條件下的作業(yè)人員應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責任編輯:吳夢莉
關鍵詞
·疾病高發(fā)!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急診科,日均接診量大約有800名患者
·熊孩子!安徽淮南一小區(qū)電梯轎廂失火!監(jiān)控:男孩點燃板材
·招真多??!留學生代發(fā)國外朋友圈30元一條 僅僅是虛榮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