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的王大爺稱他購買的錢幣、鈔票、郵票等收藏品,都是來自鄭州的一家名為伯琚文化的收藏品公司。幾年的時間里,王大爺沒事就往這家公司跑,直到花光了自己一輩子的積蓄。
孩子好哄,老人好騙!”這話還真不假,每天都會接到數(shù)不勝數(shù)的人打來電話求助,“父母宛如被灌了迷魂湯,幾萬幾萬的買保健品,怎么勸都不聽”,也曾多次報道過保健品坑騙老人的新聞提醒大家切莫再上當,沒想到這邊還沒消停,又有一種新的騙局出沒,也盯上了老年人,而且不騙的老人傾家蕩產(chǎn)誓不罷休。所以,下面這個視頻,請大家一定要陪同家里的老人仔細看清楚了,別再上當受騙啦!
誤入收藏局,老人被騙得傾家蕩產(chǎn)
鄭州的王大爺稱他購買的錢幣、鈔票、郵票等收藏品,都是來自鄭州的一家名為伯琚文化的收藏品公司。幾年的時間里,王大爺沒事就往這家公司跑,直到花光了自己一輩子的積蓄。
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長,王大爺和老伴的身體越發(fā)不好,就想把這些收藏品變現(xiàn),可當王大爺再次找到藏品公司時,公司卻早已人去樓空,就連鄭州伯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工商備案信息,也早在去年的9月份就被寫上了注銷二字。
鄭州市管城區(qū)隴海工商質(zhì)檢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完成注銷登記之后,就沒有它的相關信息了,而且正常的注銷也不需要審查,只要提交正常的手續(xù)就行了。
看到這,大家不禁要問:“這樣是不是也就意味著,王大爺經(jīng)常光顧的這家公司,如若換個名頭再進行工商注冊,就仍然能夠進行收藏品的販賣呢?”
這個信用信息上面是失信人員的話,我們這邊是能看到信息的,他這個法人是不能再做法人了,如果沒上這個征信記錄的話,那么這邊我們也是看不到的。所以,經(jīng)營這塊如果涉嫌詐騙的話,一定要報案。
直到這時,王大爺才幡然醒悟自己是上了當,受了騙。雖然已經(jīng)報了案,但只能在家看著這些收藏品黯然神傷。
和王大爺有相同經(jīng)歷的,還有同樣來自鄭州的黃大爺和關大爺,他們分別在鄭州金典文化、金云文化、保墨文化以及興乾文化等文化收藏公司,購買了大量的收藏品。
可等他們醒悟過來想要退貨退款時,發(fā)現(xiàn)面對的都是公司人去樓空,工商登記信息被注銷的窘境。
換湯不換藥,花式“騙老”
看了這些身邊人的經(jīng)歷,我們更想知道,這一行的套路,到底有多深呢?他們是怎么騙走老人口袋里的養(yǎng)老錢呢?
記者在調(diào)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這些收藏品的推銷方式與保健品坑騙老人的手段可謂是驚人的相似,喊爺爺叫奶奶,一邊裝孫子,一邊噓寒問暖的套近乎,然后打著增值的旗號開始瘋狂的推銷,利用花言巧語誘哄老人購買??梢坏├先诵盐蛳胍素?,那就怎么都不可能了。
其實早在售賣的時候,他們都會同老人簽署協(xié)議,內(nèi)容一般就是本品為收藏品,根據(jù)市場價格會波動,一旦售出概不退還。而且這些收藏公司流動性極強,上當受騙的老人往往面對的都是人去樓空的景象,只能選擇報警處理,苦苦等候。
這是去年許昌警方破獲的一起收藏詐騙案,收繳了滿滿一屋子的玉璽、字畫、郵票、錢幣等“收藏品”。而這個團伙正是利用了老人的警惕性低,以及對藏品知識的欠缺,屢屢詐騙得手,受騙老人就有1000多人,涉案金額更是達到了8000萬元。
收藏品,這個行業(yè),比較特殊,東西的價格,也是飄忽不定;再加上公司注冊注銷門檻都比較低,老年人一旦陷入陷阱,很難挽回損失。
佰佰安全網(wǎng)提醒廣大年輕人,好好規(guī)勸父母的同時,也想呼吁工商部門,加強對收藏品、古玩、玉石等行業(yè)的監(jiān)管,以防某些人利用特殊行業(yè),對老年人實施詐騙。
責任編輯:慕丹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