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凌晨3時許,姑蘇區(qū)三花二村一兩層民房發(fā)生火災,造成5人死亡,火災原因正在調查中。
5月29日凌晨,江蘇蘇州一兩層民房發(fā)生火災,造成5人遇難。
當日上午7時53分,蘇州市公安局姑蘇分局官方微博通報,5月29日凌晨3時許,姑蘇區(qū)三花二村一兩層民房發(fā)生火災,造成5人死亡,火災原因正在調查中。
與此同時,江蘇多地警方通過電信部門向民眾發(fā)送安全警示信息,嚴禁在建筑內的共用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處等公共區(qū)域停放電動車或為電動車充電。警方提醒民眾,應盡量不在個人住房內停放電動車或為電動車充電;確需停放充電的,應當落實隔離、監(jiān)護等防范措施。
人的心理特征來源于客觀的環(huán)境特征,在特定心理特征的作用下又會產生特定的行為。當處在火場這樣特殊的環(huán)境中,在火焰、濃煙、毒氣的刺激下,人將會產生特殊的心理,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恐懼心理
不能迅速適應環(huán)境變化所產生的心理反應。表現為心慌、害怕、言行錯亂、判斷力和意志力下降。面對濃煙烈火和騷亂的人群,當事人的生命受到威脅,進而產生難以面對傷亡的強烈恐懼感。強烈的恐懼心理會干擾人的正常思維,減弱理性判斷能力,失去逃生的勇氣。
(2)習慣心理
這種心理常表現為人們只會朝經常使用的出入口和樓梯疏散,即使那里已擠成一團,堵塞了出口,還是爭相奪路不肯離去。一方面是因為災禍降臨,人們擠成一團,以解除心理上的孤獨感和恐懼感;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對所處環(huán)境的不了解,對其他出口沒有把握,甚至不了解安全疏散出口包括哪些樓梯和門窗。特別是樓房火災,一般人聽到火警,往往習慣往下跑,而遇上煙氣又會慌忙向上跑,煙速為3—4米/秒,大大超過了人上樓速度,就在這種往返之中,貽誤了逃生的最佳時機,甚至喪生。例如,在旅館或劇場發(fā)生火災時,一般旅客和觀眾都習慣從原入口逃生,很少找其他出入口和樓梯疏散。出于習慣心理,有的人即使是在自己居住的場所,在原出路被煙火阻塞無路可走時,才去尋找其他疏散出路,但常常為時已晚。
(3)趨光心理
人有向光的習性,所以有趨向明亮方向和開敞空間的本能。例如,當旅館有煙氣在走廊彌漫時,若走廊一端黑暗、一端明亮,則人們一般向明亮方向疏散。趨光心理有時是有益的,但如果身處陌生的火災環(huán)境中,盲目地拼命朝有光亮的方向逃跑,很容易誤入危險境地,如建筑物里的“袋形走廊”,十分危險。
要避免誤入危險逃生路徑,就必須熟悉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當我們進入一個比較陌生的建筑物中,就要到走廊看一看報警器、疏散出口和樓梯的位置,這種細心是很必要的,只有養(yǎng)成習慣,心中有數,才能在關鍵時刻救我們一命。
(4)外散心理
起火時,人的求生本能促使人一般總想向室外跑,這對低層的、結構簡單的建筑物還可以,但對高層的、結構又較復雜的建筑物來講,這種想法是不太現實的,因為身處較高樓層或比較復雜結構的環(huán)境中,人們跑到室外需要較長時間,反而會貽誤逃生的時機。所以,在火災中一心只想外散逃出去有時并非上策,在無路可逃時,就要選擇相對安全的地方避難,等待消防隊的到來。當然,即使選擇避難間避難,也只能是暫時的,目的在于及早疏散出去或是被安全救援,所以在選擇避難的同時應做好下一步的考慮和準備。
(5)盲從心理
盲從心理是驚慌心理的延續(xù),表現在火災危險中失去正常判斷能力,沒有主見,隨大流、不顧后果。比如一窩蜂地跟著人群盲目地跑,至于跑向什么地方,能不能跑得出去則根本不知道;比如不知所措的程度急劇增加,見人從樓上往下跳,便跟著一起往下跳,至于跳下去是什么后果則不管了。準確地說,這種盲從心理導致的行為已算不上是一種正常的逃生了。許許多多群死群傷火災的發(fā)生,都與這種盲從心理帶來的消極后果密切相關。
(6)絕望心理
主觀愿望與客觀事實相差較大、目標難以實現的一種心理。表現為發(fā)生火災時跳樓或者躲在床下死等。
火災中,人們容易形成的上述特殊心態(tài),都會成為嚴重干擾安全疏散和逃生的重要心理因素,必須知其然而先于預防,做到臨危不懼,臨難不亂,增強自制能力。
佰佰安全網提醒,家庭火災多因不安全用火、用電釀成,發(fā)生火災后, 先切斷電源,用濕毛巾捂住嘴,把易燃物與火源隔離,使用滅火器滅火,如果火勢較大,不要急于打開門窗,人先逃離火災現場,撥119報警。下面請看以下佰佰安全網為您帶來的安全科普知識,希望對您的生活有所幫助。
責任編輯:武偉偉
關鍵詞
·疾病高發(fā)!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急診科,日均接診量大約有800名患者
·熊孩子!安徽淮南一小區(qū)電梯轎廂失火!監(jiān)控:男孩點燃板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