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多需要經(jīng)肝臟代謝,兒童發(fā)育還不完全,一旦用錯,將發(fā)生比成人更嚴重的傷害。
一些藥對成人不會造成明顯影響,卻會影響兒童健康。如喹諾酮類抗生素可能影響兒童骨骼發(fā)育,部分暈車藥可能影響兒童神經(jīng)系統(tǒng)。兒童的黏膜較為脆弱,誤服外用藥會腐蝕食管;誤服較大的藥片,還可能因難以吞咽造成嗆咳,引起窒息,威脅生命。
一些人問:兒童誤服藥物后怎么辦?
1、如果誤服的是一般性藥物(如毒副作用很小的維生素、止咳糖漿等),可讓孩子多飲涼開水,使藥物稀釋并及時排出。
2、如果吃下的藥物劑量過大又有毒性,首先應(yīng)立即用手指或硬雞毛刺激舌根催吐,然后再喝大量茶水、肥皂水反復(fù)嘔吐洗胃。催吐和洗胃后讓病人喝幾杯牛奶和3—5枚生雞蛋清養(yǎng)胃解毒。
家長一旦確認孩子誤服了藥物,可以用手指刺激孩子的咽部,讓他們把藥物嘔吐出來,然后再抓緊時間送醫(yī)院進行搶救。好奇是孩子最本真的天性。在幼兒時期,許多孩子特別喜歡用嘴來“認識”事物。家長們在照顧孩子時難免也會有粗心大意的時候,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兒童誤服藥物的事件時有發(fā)生。其實,家長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吃錯了藥或者多吃了藥,送醫(yī)處理之前,可以根據(jù)孩子的反應(yīng)和誤服藥物的種類先進行積極的自救,從而降低藥物對孩子的傷害。
家庭常用的藥物中,有些藥物的副作用或毒性比較小,如維生素之類的藥物,即使是孩子誤服或多吃了一兩片,問題一般也不大。而有的藥物則副作用及毒性都較大,而且有一定的劑量限制,如安眠藥及某些退熱鎮(zhèn)痛藥品,多吃了會使孩子陷入昏睡、昏迷、心跳劇烈加快(或減慢),甚至導(dǎo)致休克,造成危險。因此,家長一旦確認孩子誤服了藥物,可以用手指刺激孩子的咽部,讓他們把藥物嘔吐出來,然后再抓緊時間送醫(yī)院進行搶救。
當寶貝誤服藥物時不要責罵寶貝,父母不要驚慌失措,更不要打罵寶貝,否則寶貝只會哭鬧,不但說不清真實情況,還會拖延時間,加快藥物吸收,增加了救治的難度。
盡快弄清楚寶貝誤服的藥物。父母要盡快弄清寶貝誤服了什么藥物,服藥時間大約有多久和誤服的劑量有多少,及時地掌握情況,為下一步制定治療方案。
用相應(yīng)的辦法解毒:如果誤服維生素、止咳糖漿等副作用(或毒性)較小的藥物,讓寶貝多喝涼開水,使藥物稀釋并及時排出體外;如果誤服安眠藥、退熱鎮(zhèn)痛藥、抗生素及避孕藥等,來不及送醫(yī)院時家長可迅速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寶貝的舌根部催吐,再給喝大量茶水、肥皂水反復(fù)催吐、洗胃,然后喝幾杯牛奶和3-5個生雞蛋清,以養(yǎng)胃解毒。
一些人問:兒童誤服藥物后怎么辦?
1、誤服鈣片、感冒藥:帶有甜味的這些鈣片、維生素片和感冒口服液,最容易被寶寶當成零食誤食,這些東西如果不是量大(寶寶也吃不了那么多),是不需要馬上進行催吐的。
給寶寶多喝水,一是防止寶寶吃了這些藥出汗排便過多造成脫水,另一方面刺激他通過大小便排泄出來,期間觀察他的精神狀態(tài)是否正常,就不會造成傷害。
2、誤服降三高藥物:這些藥物作用在寶寶身上,一旦消化吸收,效果遠高于成人,一定要第一時間按照上面的辦法催吐,如果誤服了腐蝕性高的東西,給寶寶催吐后,喝牛奶保護胃黏膜免受腐蝕。
3、誤服安眠藥、殺蟲藥:一定要及時送寶寶去最近的醫(yī)院洗胃,這是小病,不要非跑到大醫(yī)院,在路上催吐的同時,如果發(fā)現(xiàn)寶寶有抽搐現(xiàn)象,給他口中塞一塊紗布,以防他咬到舌頭。
分門別類防拿錯。不要把藥品和其他物品(尤其是食品)混放在一起。成人藥與兒童藥要分開,外用藥與口服藥要分開,以免錯拿造成誤服。如果家中有需要長期服用的藥品,建議也要與其他藥品分開放置。
盡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吃藥。孩子會模仿成人吃藥的行為,父母應(yīng)盡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吃藥。
告訴孩子為什么吃藥。不要為了讓孩子吃藥,就欺騙他們說藥品是糖果,應(yīng)該告訴他們藥名和為什么要吃藥。
把藥放在孩子不易拿到的地方。藥品應(yīng)放置在高處,也就是兒童看不到也摸不到的地方,上了鎖的柜子也是一個選擇。切勿將藥品隨意放在桌柜上、枕邊或兒童容易拿到的抽屜里。
別讓孩子單獨接觸藥。如果父母正在使用藥品時因有急事而需要離開,應(yīng)馬上把它放到安全的地方。
數(shù)據(jù)線有這么多類型,掌握技巧就能長時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