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知識結構落后和風險識別能力缺失是金融騙術能夠得逞的主要原因,對老年金融風險進行有效防范和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老年人需要補上“理財”課。
有數(shù)據(jù)顯示,老年群體中65歲以上獨居老人最容易上當受騙。投資理財詐騙形式為騙存騙貸,各類所謂高收益的虛假金融產品等;騙消費類詐騙包括夸大功能和虛假效用宣傳的養(yǎng)老器械設備,無效甚至有害的醫(yī)療藥品和養(yǎng)生保健品消費陷阱等。
近年來比較流行的金融理財陷阱是老年公寓項目,多地爆出老年公寓項目掩蓋下的非法集資,一些老年人被騙得血本無歸。
老人們選擇老年公寓項目一是受到高息的誘惑,二是覺得未來自己可能去住,老年公寓項目比其他項目更加能夠吸引老年人。
老年人在養(yǎng)老上的一大誤區(qū)就是持有貨幣。從理財?shù)慕嵌葋砜?,貨幣不養(yǎng)老,現(xiàn)有存量資產必須通過有效的投資方式實現(xiàn)保值增值而不能貶值,以抵御通脹的影響,保證滿足實現(xiàn)有效需求的購買能力。
陷阱一:高息誘惑
不以風控為基礎只講高收益的都是“偽P2P”!最近頻頻爆出P2P跑路事件,某些平臺標榜收益高達30%到40%!投資者被高額收益加上完美包裝吸引,沒有考慮投資標的背后的兌付風險和資金能否被輕易挪用。以陸金所、禮德財富等正規(guī)平臺為例,其了解收益一般都是在10—20%的合理范圍內。
陷阱二:名人推薦
不管什么行業(yè)都喜歡請個名人來為自己宣傳,有些P2P平臺也用這一招,簽個名人來做信用背書。理財不同于其他行業(yè),名人能給你帶來高收益?名人能在平臺發(fā)生壞賬時給你代償本息?只怕那時候他們都跑得遠遠的了。
陷阱三:零費用
一些P2P網(wǎng)貸平臺為了搶用戶,搶占市場份額,大肆燒錢,基本上零費用零利率。其實投資人選擇平臺不能“唯收益論”,而是要重視平臺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風控能力。P2P網(wǎng)貸本質還是金融,風險控制是金融核心。
1、網(wǎng)絡理財陷阱
為什么把這個放在最前面,網(wǎng)絡理財陷阱是目前最常見的騙局形式之一,由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便利,讓騙子能夠輕易的行騙。一般是以過高收益等誘惑性信息為噱頭,打著幫投資者購買原始股等有價證券的旗號,讓投資者的資金匯入別人賬號中騙取錢財。
如何應對:一定要認清銷售人員和投資渠道的資質,遇到需要往某人賬戶中匯款的要求,一定要小心避免掉進陷阱。
2、現(xiàn)貨白銀投資騙局
以高額回報誘惑客戶開戶 ,然后開始向你介紹現(xiàn)貨白銀,可能會賺一些,但是會說你的錢太少來錢慢,又讓投資者提高資金量,就會面臨無休止的虧損。
如何應對:參與白銀投資一定要選擇正規(guī)的平臺操作和交易軟件,我國目前正規(guī)的交易平臺有: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等,而且正規(guī)的平臺均有模擬盤,方便投資者進行模擬實際操作。
一、平臺入股
形式:
這里指的是投資人入股而并非風投,平臺公開將股份發(fā)售給投資人,門檻較高,大部分參與者都是大戶,當前人氣較高而且口碑較好的平臺相對受歡迎,股份一出基本一掃而光。
分析:
大部分投資人入股的平臺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屌絲背景,平臺沒有絕對的硬實力,抵御風險的能力并沒有那么強,大戶入股的資金被平臺作為免費資金池使用,一但平臺出事,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其他投資人拿著自己的錢出逃
案例:
1、信客網(wǎng),當年因真實抵押標爆紅,一標難求,吸引不少大戶入股,沒想到老板突然因道德問題入獄,引發(fā)瘋狂擠兌,最后平臺被收購,避免了被雷的命運,但是原股東已經(jīng)大放血,打折將股權轉讓
2、國誠金融,也是線上比較火爆的平臺之一,最近因線下問題導致擠兌,又一大批股東隨之淪陷
地雷一:“安全產品”并不安全
銀行理財產品如果簡單分類的話,可以分為保本類和非保本類。保本類理財產品虧損本金的風險是由銀行承擔,非保本類理財產品的風險則是由客戶承擔。
非保本類理財產品也分風險等級。就拿某“四大行”為例,它對自己的產品風險分為五盞燈,其中一盞燈二盞燈都是低風險的理財產品,這些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在這家銀行多年銷售過程中,沒有出現(xiàn)過一次未達到預期收益的情況。
在實踐中,大多數(shù)銀行工作人員宣稱的安全產品其實都是非保本類的,雖然非保本類理財并非意味著風險,但是如果你要追求本金絕對安全的話,那還是保本類更好。當然你這也意味著你可能需要犧牲一定的收益。
地雷二:預期收益達不到
銀行中大多數(shù)理財產品幾乎都承諾的是預期收益,所謂的預期收益就像是水中月鏡中花,只是一個美麗的幻想,至于真正到期后的收益怎樣那就不得而知了。小伙伴們可以仔細看看購買理財?shù)漠a品說明書,預期收益率是不會寫上去的,這樣銀行是不保證完全達到預期收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