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丟物詐騙有幾種形式呢?丟物詐騙是街頭詐騙的一種,讓我們先了解一下街頭詐騙的一種形式吧。街頭詐騙案件的幾種形式有:算卦消災(zāi)詐騙:犯罪分子稱受害人孩子有難,用財物消災(zāi)的方式實施詐騙。贈送文物詐騙:犯罪嫌疑人用一些類似文物的東西,取得受害人的信任,并給受害人“贈送”少量該“文物”,之后向受害人騙取錢財。
拾物平分詐騙:
嫌疑人主要利用受害人貪小便宜的心理,故意將一沓用棉線手套裝好的錢(冥幣)掉在受害人面前,并在受害人面前撿起,其中1名嫌疑人與受害人主動搭訕,以受害人看到為由,提出與受害人平分撿到的錢,隨后另1-2名嫌疑人自稱剛剛丟了上述物品,問受害人和嫌疑人有沒有撿到,并借口檢查受害人隨身物品,要求受害人以錢或物抵押作證為由將受害人隨身財物騙走。假幣購物詐騙:嫌疑人先以真幣購買受害人大量商品,在受害人驗過真假后,假裝接聽電話并聲稱買主要求退貨,拿回真錢,在博得受害人的信任后,犯罪嫌疑人又故伎重演,接電話、取貨、支付假幣。
老人如何識別丟物詐騙呢?那么首先要了解一下丟物詐騙的過程。丟撿物詐騙,作案者大多是2人以上,行騙時,一個騙子會先在受害者面前丟下“錢包”或信封等物品。隨即另一名或多名騙子會裝成“過路人”將包撿起,然后當(dāng)著受害者的面展示里面的錢物,并主動提出“見者有份”,與受害人共同分掉錢物。而一旦有人上鉤,先前丟包的騙子會馬上回來,接下來可能出現(xiàn)幾種情況:
一是受害者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會將自己身上的財物全部暴露出來。此時,騙子們趁機調(diào)包或強取,將受害人的財物騙走或搶走。
二是騙子裝成的“過路人”會在先前丟包騙子回來之前,把撿到的“錢包”給受害者,要求受害者幫著藏好,并讓受害者拿點錢或值錢的東西作為抵押,得手后便迅速逃離現(xiàn)場。
俗話說“天上不會掉餡餅”,“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只要人們時刻保持一顆平常心,勿貪身外之財,并且提高警惕,提放騙子的詭計,一旦遇到類似情況,發(fā)現(xiàn)苗頭不對就宣稱馬上報警求助,首先能夠防止上當(dāng)受騙,還可能協(xié)助公安機關(guān)抓獲犯罪。
老人們?nèi)绻o下心來從騙子行騙的整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一下分析,不難識破其廬山真面目:這么貴重的錢物為什么偏偏掉在你的眼前?一個你根本不認(rèn)識的人為什么對你那么熱情,要和你分錢?兩人悄悄地到旅館、飯店房間后,“丟錢的人”為什么會馬上趕到?為什么讓人隨便搜身?為什么把自己的銀行卡密碼告訴不相干的人……我們在痛恨行騙者詭詐伎倆的同時,也極有必要對自己做一深刻反省。
犯罪嫌疑人丟物行騙的過程與丟錢行騙大致相同,做如下簡述。
通過近段時間的報警來看,類似這種撿戒指被騙的案例有很多,犯罪嫌疑人通常會尋找在路上行走的單身女性,以撿戒指為由故意搭訕,如果戒心不夠強,與犯罪嫌疑人搭訕了,隨即就會陷進犯罪嫌疑人的圈套。
在這些被騙的案例中,上當(dāng)受騙的人,多少都有貪小便宜的心理,以為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情發(fā)生在自己身上了,實際上最終結(jié)果是自己的財物被騙,因小失大。犯罪分子能不能成功騙到你,就是看你有沒有這種貪小便宜的心理,你有,他就成功一大半了。
碰到騙子應(yīng)該怎么做?首先,漠視。騙子搭訕你,你不理他,他行騙的手段就無法繼續(xù)施展下去。其次,迅速離開。騙子通常會找容易“下手”的對象行騙,你第一步做到了,第二步就是迅速朝人多的地方轉(zhuǎn)移,不給犯罪分子下手的機會。最后,及時報警。如果犯罪分子已將你的財物騙走,你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立即報警,并將犯罪分子的信息詳細(xì)的提供給警方。“防人之心不可無”,希望大家多長一個心眼,多看看警方的提醒和宣傳,多聽聽防范知識廣播,同時將我們知道的防范方法多向我們身邊的老人和小孩進行傳播,共同為打擊違法犯罪行為作出我們的努力!
近年來,各地都存在一些利用迷信算卦、古錢幣、仿古文物等手段進行詐騙,針對的受害人對象都是一些年齡偏大的老人,嫌疑人針對老人的心理,編造一些家中有什么災(zāi)難,或孩子怎么樣不好,或古錢幣、古文物會賺好些錢等理由,使老人們上當(dāng),進而詐騙錢財。
年紀(jì)越大就越傾向于相信別人隨著年紀(jì)增大,老年人的知識、信息結(jié)構(gòu)明顯跟不上社會的發(fā)展,對社會中很多復(fù)雜的現(xiàn)象知之不多,知覺反應(yīng)遲鈍,輕信花言巧語。加之與社會接觸較少,分析判斷能力減弱,對花樣日益翻新的騙術(shù)不易識別,易被歪門邪說所迷惑,便往往成為犯罪分子詐騙的目標(biāo)。
健康需求增大部分老年人退休或下崗后經(jīng)濟狀況不夠穩(wěn)定,常期望能有機會意外致富,因此容易上假廣告和推銷商的當(dāng),損失錢財。另外,隨著身體各項機能逐漸衰退,病痛增多,他們對晚年生活的不確定感以及對死亡的恐懼感會增強,這個時候,他們會特別迷信各種“神奇”的療法,以求“不得病”。一些江湖騙子就利用部分老年人的心理,打著祛病強身、偏方有奇效等幌子進行欺騙。
近期,我市發(fā)生多起犯罪嫌疑人以“丟錢、丟物后與受害人分錢”為手段的詐騙犯罪案件,特別是春節(jié)將至,春運及群眾購物高峰即將來臨,人們離家外出購物、游玩,或者外出工作者回家途中,都可能攜帶不同數(shù)額的現(xiàn)金,如不能及時了解行騙者伎倆,增強防騙意識,很可能給行騙者以可乘之機而遭受經(jīng)濟損失。為有效遏止和打擊此類犯罪,保障人民群眾財產(chǎn)安全,我局根據(jù)此類案件發(fā)案情況,對此類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段進行了梳理、分析,現(xiàn)歸納如下:
(一)丟錢行騙第一步,選擇目標(biāo)。
通常由二至三名犯罪嫌疑人(有男有女)結(jié)伙作案,在長途車站、銀行周邊、醫(yī)院附近、商場、超市等場所,專門選擇剛?cè)】罨蜣k理存款業(yè)務(wù)身上有現(xiàn)金或銀行卡,購物、就醫(yī)等身上可能有現(xiàn)金,外來人員身上可能有現(xiàn)金的單身人員作為目標(biāo),實施行騙,一般不選擇本地年輕力壯的男子作為行騙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