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狀病毒感染并發(fā)癥有哪些”,很多人都關心這個問題,接下來就跟隨佰佰安全網一起來詳細了解下這方面的知識吧。
乳糖不耐癥是輪狀病毒感染常見并發(fā)癥,一定要警惕!昨天是“白露”,也是秋天的第三個節(jié)氣,人們愛用“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的諺語來形容氣溫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到了這個秋意漸濃的時節(jié),有件事情一定要當心——輪狀病毒引起的秋季腹瀉開始增加。下面就跟我們一起來了解下輪狀病毒感染并發(fā)癥有哪些?
輪狀病毒,是全世界范圍內2歲以下嬰幼兒嚴重腹瀉最重要的病原,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四季均可感染,好發(fā)于秋冬季節(jié)。據統(tǒng)計,在發(fā)展中國家,5歲以下住院的腹瀉患兒中有20%-50%是輪狀病毒腸炎患者,每年導致約44萬兒童死亡。
有研究者認為,位于小腸絨毛最表面的乳糖酶是輪狀病毒的靶酶,而一般嬰兒的乳糖酶濃度高于成人,這可能是嬰幼兒易感染的原因。該病的主要表現為:潛伏期1-3 d,起病急,常伴有發(fā)熱和上呼吸道感染癥狀,起病初即發(fā)生嘔吐,常先于腹瀉;大便次數增多,多數每日在10次以內,亦可達數十次,量多,黃色或淡黃色,水樣或蛋花湯樣;為自限性疾病,病程約3-8 d,可伴脫水和酸中毒癥狀。
除腸毒素引起的腹瀉以外,研究表明,輪狀病毒感染使小腸雙糖酶尤其是乳糖酶活性降低,而致繼發(fā)性乳糖不耐癥,可導致滲透性腹瀉。據統(tǒng)計,繼發(fā)性乳糖酶缺乏導致的乳糖不耐癥發(fā)生率高達46.9%-70%。
乳糖不耐癥,是由于未消化的乳糖進入結腸后被細菌發(fā)酵生成短鏈有機酸如醋酸、丙酸、丁酸等和氣體如甲烷、氫氣、二氧化碳等,引起腸鳴、腹痛、直腸氣體和滲透性腹瀉
正因為患病后易并發(fā)脫水、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可能會使患兒營養(yǎng)不良、生長發(fā)育障礙,嚴重時危及生命,所以腹瀉的治療顯得尤為重要。《兒童腹瀉病診斷治療原則的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提出,病毒性腸炎常有繼發(fā)性雙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對疑似病例可暫時改為無乳糖配方,時間1-2周,腹瀉好轉后轉為原有喂養(yǎng)方式。
以上就是佰佰安全小編為您介紹輪狀病毒感染并發(fā)癥有哪些的內容,本網兒童安全教育知識庫中還有很多關于兒童安全方面的知識,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xù)關注本網的內容,以便讓孩子更健康的成長。
責任編輯:張小付
2023.02.10 22:31:36
2023.02.10 22:30:23
2023.02.10 22:29:10
2023.02.10 22:28:11
2023.02.10 22:26:37
2023.01.30 23:43:40
02/28兒童面霜很重要,掌握正確使用方法效果好
10/27行程碼的工作原理、打開方式以及它和健康碼的區(qū)別有哪些,來一起了解下
02/25調味品健康使用常識
02/24濃香奶油美味下的健康殺手
04/06兒童情緒控制能力差,正確引導很重要
07/07國家有哪些關愛留守兒童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