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xiàn)在交通的便利,老人出門都難免會遇到坐車的問題。那么,老人做地鐵需要注意什么呢?
春暖花開,氣溫逐漸回升,人們迫不及待地想要出門活動活動身體。然而,擁擠的車廂總是憋得人頭暈、喘不過氣來,出入地鐵時,突然變化的溫度也總是讓人直打哆嗦,尤其對體質偏弱的老人來說,地鐵口風大,很容易吹出病來,應格外注意。老人乘交通工具易出危險怎么辦呢?老人在乘坐地鐵的時候怎樣預防危險呢?我們和佰佰安全網看看吧。
1、警惕車門與安全門之間的空間。
這便是此次事故中女子遭遇的“鬼門關”。平時我就總覺得這當中有隱患,兩門幾乎是同時關閉的,雖然被卡任何一邊,門都會再開,但如果兩邊門都沒卡住,只把人憑空關在中間,那就確實兇險了。此次事故證明,感應器確實存在漏洞。因此,人多時,一定合理預估自己能否確保上車,不能確保,尤其是關門警示音響起時,立刻退出,避免鬼門一關,被啟動的車子生生擠死。
2、警報響起,千萬別冒險沖進門內。
平時坐地鐵,總能見到這樣的人,離車門還有十幾米,一聽關門警示音響起,便疾步如飛沖刺過來,往往在關門最后一瞬驚險地飛入門內,也有被卡住或夾住東西的,門重新開啟,又狼狽擠了進來。在這,不說體面,只講安全。從輕來說,人容易絆倒或撞傷,往重里說,萬一感應器失效,夾住人就開始走,這就是現(xiàn)實版的“死神來了”,當然這樣的概率極低,但是,有時人過去了,卻有衣服的帽子,或書提袋一類,剛巧被夾在外面,門卻是基本可以關上的,我是見過這種門縫中露出的一縷頭發(fā)或一方衣角的。萬一趕得不巧,有一線牽連的東西墜在外面,財物損失是小,倒真有“殺人”的可能。
3、高峰期時,上下臺階要特別注意。
經歷過高峰期的地鐵,都知道其擁擠程度,平路還好,但是,對于寬大的人流匯入狹窄的階梯,就要特別留神了,比如西二旗、惠新西街南口都有類似的地方。此時,一定要與前面人努力保持一點間距,努力看清地面,如果覺得后面人非常粗魯,不妨避讓,還有,此時千萬注意手里的物品(尤其是手機)不要被撞掉。在這種洶涌有力的人流里,尤其是向下的臺階中,一旦跌倒或需要變腰撿東西,都有很大的危險,后面的人流不是想停就能停下的,踩踏事故可是會死人的。
4、沒有屏蔽門的地鐵站,站立時一定遠離疾馳而過的地鐵車身。
我早上常在西二旗換乘,那里便沒有屏蔽門。高峰期時,大堆的人排著模糊的隊伍,在地鐵車門旁涌動,雖有工作人員努力讓大家退讓,注意安全,可我心里始終有隱隱的不安。要知道,萬一,后面人意外 擁擠過來,最前面的人很容易會跟行駛的車身來個親密貼面,這必然會受傷,尤其,以車前部進站和車后部出站時的速度,重傷或喪命也并不意外。奉勸各位,在沒有屏蔽門時,萬一站到了最前排,一定退后向外站,有隔離墻就扶住隔離墻,如果沒有(比如1、2號線),盡量后退的同時,多留意后面人群的動向,有備無患。
5、遠離攜帶較硬較大物品的人。
我見過,有民工師傅帶著工具箱甚至是直接手持工具坐地鐵的,我也見過有人用木棍挑著鋪蓋卷來坐地鐵。極度擁擠的時間段,上車便離這樣的乘客遠一點,擁擠的力量有時會把你擠在這些硬物上死死抵住,挪動不開,不排除有受傷的可能。
以上是小編總結的一些危險狀況,老人在出行的時候可以駕駛老年代步車,注意老人出行安全,掌握老人出行安全知識。
責任編輯:慕丹萍
2021.11.23 19:07:31
2021.11.23 19:05:57
2021.11.23 19:03:26
2021.11.23 19:02:22
2021.07.30 10:48:52
2021.07.30 10:47:15
07/17地鐵中常見不文明乘車行為有哪些?
07/13老人走失后如何尋找
07/13地鐵攜帶物品乘車標準是什么?
07/16患病老人有哪些特點和護理需求?
07/13哪些人為因素容易影響飛機飛行?
07/13怎樣正確佩戴使用飛機氧氣面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