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大爺在觀看他人下棋時多說了兩句話慘遭毆打,造成一起人身安全事件。
受傷大爺告訴民警經(jīng)過
俗話說,觀棋不語真君子。10月25日下午,68歲的譚大爺就是因為觀看別人下棋多說了幾句,被棋友按在地上打了幾拳泄憤。
退休在家的譚大爺是個棋迷,他找不到棋伴時,喜歡到外面觀戰(zhàn)。25日下午,譚大爺就在沙坪壩大學城西城廣場看到幾個人正在下象棋。
老譚像往常一樣圍觀。“你看他走錯了一步!”“對頭,我說該下這顆棋子!”……幾個圍觀者激烈地探討著,并指點下棋的中年男子不該走那一步。
譚大爺惋惜地將左手輕拍在中年男子肩上,不緊不慢地說,“你要輸了!你真的要輸了!”沒想到,該男子突然站起身,火冒三丈對譚大爺吼:“關你什么事!就是你多嘴!”說完轉(zhuǎn)身就把老譚按在地上打起來。
幾拳過后,男子離開。民警趕到現(xiàn)場,看到譚大爺臉手等處全是擦傷。這名操外地口音的下棋男子,周圍人都不認識。“他大概40多歲,跟我們不太熟。”譚大爺也很憋屈,認為自己年紀大,看上去棋藝也比他好,“早聽我的,這一局肯定不會輸。”
“哎,大爺,都說觀棋不語。”民警安慰大爺,讓他先去診所看看身上的擦傷,他們會繼續(xù)尋找這個打人男子。
市棋院院長楊一接受記者采訪
觀棋不語真君子從古至今都一樣
“觀棋不語真君子。”26日,重慶市棋院院長楊一說,這是觀棋者的基本素質(zhì)。這句話來自《名賢集》,字面上講,就是觀看別人下棋時不要說話,才是真君子。引申出來,就是當別人忙于某事或有所沉思時,不要輕易打斷別人的思路和計劃;不要以能者自居,指指點點。
約定俗成不說話
楊院長介紹,并不是說這就是古人為下棋制定的規(guī)定,沒有任何法律法規(guī)對觀棋者有強制規(guī)定,只是一種道德素質(zhì)上的約束。在古代,露天下棋博弈也有很多人圍觀。觀棋不語,從古至今都沒什么變化,現(xiàn)在象棋、圍棋大師之間對弈,也有很多人學習和參觀,并不是封閉場所。當今大型比賽在室內(nèi),有時也容許一定量觀眾進入觀看,約定俗成不說話。
說話也看棋力高低
記者就觀棋不語這個話題,采訪了圍棋職業(yè)運動員岳嵩。他說這個問題很少困擾到他。
“因為在正式比賽中,幾乎不可能有人在對局現(xiàn)場說話。”岳嵩介紹,下棋時保持安靜是對對局雙方的基本尊重。很多正式比賽中,甚至根本不會讓觀眾進場,更不用說在場說話了。
“對局者去向裁判申訴,發(fā)聲的人就會被逐出賽場,誰都不會自討沒趣。”比較特殊的情況是對局結束后,雙方選手復盤時是允許說話討論的,可即便這個時候,旁觀者通常也不會發(fā)言。
當然在非正式場合,比如訓練中或朋友之間相互娛樂時,可以不那么遵守規(guī)矩。“偶爾會互相開玩笑,但對于職業(yè)選手來說,這樣的干擾其實影響并不大,畢竟水平越高的選手抗干擾能力也就越強。”不過歸根結底,在對局時如有人在旁討論,終究令人反感。
岳嵩提到,很多時候還要看說話人的棋力高低。這就分成三種情況:一是棋力較低的人觀看高手下棋,這是難得的學習機會,他們通常會抱著尊敬的心靜觀,肯定不會干擾;二是棋力接近者,如果是相互熟悉的朋友,那么開開玩笑也無傷大雅,不過要是不太熟悉還要指指點點的話,恐怕棋手也不會服你;第三,如果是高手指點低手,那么棋手會心悅誠服,當然這一般也不會在對局中,而是在復盤階段。
如何做到觀棋不語
楊一院長說,生活中常見的街邊象棋,其實是一種生活,更是一種行為習慣。大家在一起,一激動就會討論這也正常,不存在對錯。要說錯,打人肯定不對。下棋的人,首先應該心靜,才能不在乎外界的干擾。
我們看棋時如何做到觀棋不語?楊一院長稱,首先就是少指點棋手,整盤棋是連貫的,不能打斷人家的思路。其二,多人觀棋時,最好不要交頭接耳議論,實在忍不住議論,最好聲音小一點;其三,觀棋人也有自己的思路,實在是有好的路數(shù),可以下來討論。
佰佰延伸閱讀:廣西柳州兩男子因毆打老人被捕
更多老人安全資訊,盡在本安全網(wǎng)站。想了解更多有趣的常識知識,您還可以關注安全科普、流言留言、你知道嗎等相關頻道。
廣西柳州處級領導干部暴力毆打老人
2015年11月25日,一則名為柳州市政協(xié)處級領導暴力毆打退休老人的帖子在網(wǎng)上曝光后,瞬間備受關注。打人事件具體詳情,請您與佰佰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