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信公開課PRO一度刷爆朋友圈,隨后“打開2016微信公開課PRO版鏈接會被盜取支付寶賬號”的信息被瘋狂轉發(fā),幾個小時之后,微信官方團隊出面辟謠。各類社交平臺方便了人們獲取信息和聯(lián)絡親友,但時常出現(xiàn)的謠言也干擾著人們對事實的了解。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diào)查中心通過問卷網(wǎng),對1390人進行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50.5%的受訪者坦言看到讓人震驚、吸人眼球的消息時,第一反應是想辦法確認消息的可信度。53.2%的受訪者認為不動腦子就轉發(fā)刷屏是幼稚的表現(xiàn),但是,僅22.9%的受訪者看到社交平臺上親友熟人發(fā)的不實消息時會主動去辟謠。
看到轟動消息,50.5%受訪者會先想辦法確認消息可信度
說到轉發(fā)謠言,90后陳瀟瀟坦承,她通常也是“參與者”之一?!皩τ谀切┝钊梭@訝的,甚至關乎到人身安全的消息,我都是看到即轉。我覺得,消息一旦是真的,讓更多的人知道會免去他們受傷害,若是假的,也無大礙”。
杜一然(化名)直言,面對轉發(fā)量爆炸式增長的信息,她通常都會先仔細看一番,辨別是真是假?!叭缃裥畔Ⅳ~龍混雜真假難分。如果是假的,還幫著轉發(fā),自己也會成為不負責任的傳謠者”。
看到讓人震驚、吸人眼球的消息時,人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什么?調(diào)查顯示,50.5%的受訪者會首先想辦法確認消息的可信度;25.0%的受訪者看罷置之不理,認為自己了解即可;18.5%的受訪者會直接轉發(fā),讓更多人看到;6.0%的受訪者說不好。
“謠言散播的這么快,與人們不假思索、人云亦云的狀態(tài)有很大關系。”杜一然認為,其實許多謠言稍加思考就會不攻自破。
陳鵬是北京某高校心理學研究生,他認為,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量越大,人們用在每條信息上的時間和精力較以前越低?!叭藗冇梢郧暗难凶x切換成當下的‘瀏覽式’攝取信息,留給每條消息的思考時間就少了。當然,很多人在潛意識里也不愿意再去思考了,這反映了當下人們的一種浮躁心態(tài)”。
如何看待朋友圈里那些不辨真?zhèn)尉退⑵恋娜耍空{(diào)查結果顯示,53.2%的受訪者認為這種“不動腦子就轉發(fā)”的做法很幼稚;28.8%的受訪者感覺轉發(fā)者可憐,“又一個上當受騙的”;24.4%的受訪者認為轉發(fā)者是熱心的表現(xiàn),“太想讓周圍人盡早知曉”;23.5%的受訪者認為這種做法可惱,“見著壞消息就信”;19.8%的受訪者直言這個做法可恨,“圍觀不怕事大”;7.9%的受訪者認為轉發(fā)者是裝傻,“傳謠是不負責任的”。
陳鵬認為,謠言之所以容易引起人們的頻繁轉發(fā),是因為謠言通常帶有恐懼性或者可能性小的特點。“具體來說,‘可能性’,數(shù)學上有個概念叫‘信息熵’,是用來度量信息的,描述了信息的不確定性。如一件事情發(fā)生的概率越小,其熵越高,信息價值就越大。而人們通常對偏離固有概率的信息更為關注,這也是好奇心的一種反映”。
53.6%受訪者認為應追究“謠言首發(fā)者”的道德和法律責任
看到社交平臺上親友熟人發(fā)的不實消息,多少人會主動去辟謠?調(diào)查顯示,40.3%的受訪者看情況而定;30.4%的受訪者會質(zhì)疑一下,給轉發(fā)者提個醒;僅22.9%的受訪者幾乎每次都會站出來辟謠;6.3%的受訪者直言不會。
陳瀟瀟表示,朋友圈都是熟人,發(fā)現(xiàn)了對方傳播的觀點消息不實時,通常不好意思戳穿?!皳Q位思考,如果我轉發(fā)這類消息時有人這么做,我會覺得沒面子。這就像是當眾駁了人家的面子,讓對方尷尬,我也難為情”。
陳鵬坦言,微信朋友圈謠言較其他社交平臺難治理,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相互相識。“相互相識不僅會使一方礙于情面不好戳破,另外,獲得集體認同感的需求也更強烈,同樣會讓一部分人不去澄明真相”。
調(diào)查顯示,53.6%的受訪者認為追究“謠言首發(fā)者”的道德和法律責任可很大程度上改善現(xiàn)狀;49.4%的受訪者建議建立高效的社交媒體事實審核機制;46.8%的受訪者呼吁用戶別輕信,遇事多求證。受訪者的其他建議還有:公號、“大V”發(fā)言要帶頭負責(27.1%);傳謠者與造謠者同罪(23.2%);無需措施,朋友圈具備“自清”能力(8.4%)等。
安全網(wǎng)延伸閱讀:
如何治理微信朋友圈的謠言
“我和微信的2015”,讓數(shù)以億計的用戶被一條謠言,嵌在了“我和微信的2016”的記憶當中。人們在微信圈里通過一條鏈接,歡樂地刷著這一年發(fā)了多少微信、收到多少紅包,回憶第一個好友是誰的時候,一條謠言順勢介入——微信鏈接有病毒、木馬,點擊之后微信賬號及支付寶賬號就會被盜取。
現(xiàn)在,誰都不知道誰是最初在朋友圈某個角落“扇動翅膀”的那只“蝴蝶”,也很難確認是有意還是無意,但在不到2個小時,這條謠言迅速核變,掀翻了整個微信朋友圈。數(shù)百萬用戶連忙提現(xiàn),或解綁微信中的銀行賬號,早在2014年就被微信“熔斷”了的支付寶,躺那么遠,也被中槍??只怕又H,微信以“自凈”的功能形式開始辟謠,支付寶被動跟進。傳謠、辟謠,如同一場拉鋸戰(zhàn),但微信鏈接以及賬號接口,還是被踩踏的人群雙雙擠掛。大半個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圈,被朋友圈拉進了謠言引發(fā)的震蕩之中。在謠言消散的時候,獲知消息的網(wǎng)友,幾乎沒人再敢點擊最初的鏈接。謠言無需成本,而用戶對于平臺的信用成本、平臺遭遇損失的成本,卻在這場蝴蝶效應中嚴重受損。
微信是朋友圈這條謠言最大的受害者。它表明,平臺對于謠言的“自凈功能”力度是相當有限的,它根本就無法駕馭自己拉起來的這個幾億用戶場子的信息控制,反而自己成為受害者。所以微信聲明,將通過法律手段追究造謠者的責任,絕不姑息。如果說微信的受害多少還有著對于自家場子里謠言監(jiān)管與處理的不善與無奈、有著打掉牙齒往肚里咽的味道,那么,支付寶在這場謠言中的損失則完全屬于躺著中槍,他們連找個發(fā)泄的地方都沒有。這在兩家平臺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在責任的分辨上,顯得更為敏感。事實上,在互聯(lián)網(wǎng)、尤其是微信朋友圈中,被謠言反復躺槍的企業(yè),這些年比比皆是。據(jù)公開的報道稱,僅2015年,微信朋友圈謠言的舉報處理總量就達到了2100多萬起,包括了政治經(jīng)濟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說,只要有一條謠言在微信朋友圈刷屏,當你打開朋友圈,你與微信謠言的故事就發(fā)生了。
2016年微信圈第一場最大的謠言,是以反噬的方式呈現(xiàn)給微信本身的。一部分輿論將其歸咎于用戶的辨識能力,這等同于要求幾億用戶都具備火眼金睛和金剛不壞之身,這種本末倒置的責任主體錯位,是無益于推動這個場子的凈化的。朋友圈信奉的是寧可信其有、無知者無罪,所以包括傳謠者在內(nèi),其實都是受害者。而現(xiàn)在的問題是,在詐騙四伏、造謠者乘機介入并且一旦渾水摸魚成功,幾近零成本的情況下,脆弱的朋友圈,其實已經(jīng)成為山坡上一群裸奔的羊,它將不停地重復著狼來了的故事。
技術是無罪的,但技術上片面追求用戶體量、忽視漏洞防止和規(guī)則控制的創(chuàng)新,卻是帶著“原罪”的。這一點,平臺的自凈功能與法治監(jiān)管體制,都應該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來。否則,要么被故事玩完,要么玩出難以收場的故事來。
網(wǎng)傳齊魯醫(yī)院數(shù)名重癥肺炎患者死亡系假消息
2016年2月19日濟南網(wǎng)友微信朋友圈瘋傳齊魯醫(yī)院發(fā)現(xiàn)多例重癥病毒肺炎患者,并出現(xiàn)死亡病例。...[詳細]
微信群瘋傳馬云推“簽到賺錢”利器 阿里官方辟謠
春節(jié)期間,一種號稱“簽到賺錢”的玩法在微信群熱傳。昨天,螞蟻金服旗下螞蟻聚寶平臺發(fā)布聲明辟謠稱,螞蟻金服、阿里巴巴集團以及馬云本人...[詳細]
微信傳德州日照一小區(qū)起火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系假消息
2016年2月22日一小區(qū)起火的微信傳遍德州日照朋友圈,經(jīng)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此消息并不屬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