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真菌感染性口炎要做的檢查有哪些”,很多人都關心這個問題,接下來就跟隨佰佰安全網(wǎng)一起來詳細了解下這方面的知識吧。
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炎中以白色念珠菌致病力最強,兒童期感染常稱之為鵝口瘡(thrush)。念珠菌是人體常見的寄生菌,其致病力弱,僅在一定條件下感染致病,故為條件致病菌,近年來隨著抗生素及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的廣泛應用,使念珠菌感染日益增多,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小兒真菌感染性口炎要做的檢查有哪些。
刮取病損區(qū)表面假膜或分泌物,義齒性口炎刮取義齒基托的組織面,涂于載玻片上,加滴10%氫氧化鉀或氫氧化鈉溶液。
涂片也可用PAS(過碘酸雪夫染色)染色后再在顯微鏡下觀察,染色后孢子和菌絲呈紅紫色,易于觀察,且可長時間保存。
可見白色念珠菌的孢子和菌絲。
收集患者非刺激性混合唾液2ml,取0.5ml接種在TTC瓊脂培養(yǎng)基(含紅四氮唑的沙培養(yǎng)基)上,在35℃下培養(yǎng)。
1~2天后取出菌落生長情況,形成酵母樣菌落,可做涂片和進一步鑒定,第7天仍無菌落生長視為陰性。
是目前鑒定白色念珠菌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方法是在玉米吐溫培養(yǎng)基中,穿刺接種待檢菌,22~25℃培養(yǎng)1~2天,可出現(xiàn)點狀灰白色菌落。
顯微鏡下菌絲頂端有厚膜孢子生長。
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的假膜是由脫落的上皮細胞、纖維素、食物碎屑、白細胞、細菌和白色念珠菌菌絲組成的一個厚厚的膜層。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以菌絲可以侵入黏膜角化層。
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病損區(qū)組織病理檢查,表現(xiàn)為上皮不全角化,可見白色念珠菌菌絲侵入。上皮內(nèi)有多形核白細胞浸潤,在不全角化層中,白細胞聚集形成微小膿腫。
有時可見輕、中度異常增生,因此,對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應提高警惕,爭取早期活檢,明確診斷。
一般無需輔助檢查,當病情重,感染蔓延時,應相應做胸片、B超、心電圖等檢查。
佰佰安全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小兒真菌感染性口炎要做的檢查有哪些的常識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網(wǎng)還有很多關于兒童疾病方面的知識,感興趣的可以繼續(xù)關注,讓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長。
責任編輯:張小付
2023.02.10 22:31:36
2023.02.10 22:30:23
2023.02.10 22:29:10
2023.02.10 22:28:11
2023.02.10 22:26:37
2023.01.30 23:43:40
02/28兒童面霜很重要,掌握正確使用方法效果好
04/06兒童情緒控制能力差,正確引導很重要
07/07國家有哪些關愛留守兒童的政策?
07/16老年患上老人幻想癥怎么辦?
02/24乘坐飛機時突發(fā)疾病怎么辦?
01/29虐待兒童對孩子的影響,是多么的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