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發(fā)病如何科學應對”,很多人都關心這個問題,接下來就跟隨佰佰安全網(wǎng)一起來詳細了解下這方面的知識吧。
癲癇,俗稱“羊角風”,是一種常見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慢性疾病。不少人一聽癲癇就會害怕,而父母特別是沒經(jīng)驗的父母面對小兒癲癇往往都會特別慌張。面對小兒癲癇千萬別慌張,要了解癲癇的發(fā)病原因,針對特殊狀況給予特殊護理,只有這樣的積極治療與護理才能盡量減少癲癇對孩子的傷害。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癲癇發(fā)病如何科學應對?
導致癲癇的原因有很多,表現(xiàn)形式也有所不同,父母平時應多了解相關知識,才能做到在孩子癲癇發(fā)作時不至于手忙腳亂。
發(fā)作常由外感發(fā)熱引起,發(fā)作時突然仆倒,神志不清,頸項及全身強直,繼而四肢抽搐,兩目上視或斜視,牙關緊閉,口吐白沫,口唇及面部色青,舌苔白,脈弦滑。
發(fā)作時痰涎壅盛,喉間痰鳴,瞪目直視,神志恍惚,猶如癡呆、失神,或仆倒于地,手足抽搐不甚明顯,或局部抽動,智力逐漸低下,或頭痛、腹痛、嘔吐、肢體疼痛,驟發(fā)驟止,日久不愈,舌苔白膩,脈弦滑。
起病前常有驚嚇史。發(fā)作時驚叫、吐舌、急啼,神志恍惚,面色時紅時白,驚惕不安,如人將捕之狀,四肢抽搐,大便粘稠,舌淡紅,苔白,脈象弦滑,乍大乍小,指紋青色。
發(fā)病年久,屢發(fā)不止,時有神疲乏力,面色無華,少氣懶言,食欲欠佳,大便稀薄,為脾虛;時有眩暈,智力遲鈍,腰膝酸軟,四肢不溫,睡眠不寧,為腎虛;心悸怔忡,失眠多夢,面色淡白無華或萎黃,口唇色淡,為心血虧虛;兩目干澀,脅肋灼痛,頭暈耳鳴,或見手足蠕動,脈弦細數(shù),為肝陰虛。
以上就是佰佰安全小編為您介紹癲癇發(fā)病如何科學應對的內容,本網(wǎng)兒童安全教育知識庫中還有很多關于兒童安全方面的知識,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xù)關注本網(wǎng)的內容,以便讓孩子更健康的成長。
責任編輯:張小付
2023.01.30 23:18:26
2023.01.30 23:16:47
2023.01.30 23:14:28
2023.01.30 23:13:27
2023.01.30 23:12:26
2022.11.15 21:47:19
02/28兒童面霜很重要,掌握正確使用方法效果好
02/28嬰兒奶壺對寶寶很重要,這些常識要提前了解
04/06兒童情緒控制能力差,正確引導很重要
07/07國家有哪些關愛留守兒童的政策?
01/29虐待兒童對孩子的影響,是多么的恐怖
07/09社會該如何關愛留守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