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采收后在貯藏過程中,可發(fā)生20多種病害,那么貯藏病害發(fā)生因素有哪些呢?接下來佰佰安全網(wǎng)來為大家講解下吧。
水果和蔬菜在采摘后需要貯藏和運輸?shù)冗^程。然而在貯藏過程當中很容易發(fā)生一些病害,那么果蔬貯藏病害發(fā)生因素有哪些呢?接下來佰佰安全網(wǎng)來為大家講解下吧。
果蔬貯藏過程中常常會發(fā)生病變腐爛現(xiàn)象,造成貯藏損失。病害發(fā)生的種類概括起來可分為2大類:一是由于貯運環(huán)境條件不適宜引起的生理病害,如冷害、凍害、氣體傷害和藥害等;二是由于病原菌侵染引起的侵染性病害。此外還有由于擠壓、撞擊等外部機械力及蟲害造成的機械損傷。其中尤以侵染性病害造成的損失最為嚴重,而生理病害和機械損傷更易加劇侵染性病害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因此均應盡量避免。
一、生理病害
1、低溫傷害
低溫通常對果蔬貯運是有利的,但不適宜的低溫則會造成低溫傷害。低溫傷害包括凍害和冷害。
凍結對任何水果蔬菜都有害,解凍后果蔬很快就會腐爛。但在高寒地區(qū)利用零下低溫貯藏一些耐寒性蔬菜,如芹菜、香菜、大蔥等,使之長期保持凍結狀態(tài),也是一種有效的保鮮手段,但要避免忽凍忽化。
冷害不同于凍害,是由0℃以上的不適低溫而非凍結溫度造成的生理障礙。冷害的常見癥狀是果面上出現(xiàn)凹陷斑點、水漬狀病斑,萎蔫,果皮、果肉或種子變褐,不能正常后熟,果蔬風味變劣,出現(xiàn)異味甚至臭味,加速腐爛。不同果蔬冷害癥狀有所區(qū)別。
冷害癥狀通常是果蔬處于低溫下出現(xiàn)的,但有時在低溫下癥狀并不明顯,移到常溫后呼吸反常,很快腐爛。冷害臨界溫度以下的溫度可分為高、中、低3檔,貯藏在高檔溫度下的果蔬,生理傷害輕,所以癥狀也輕;低檔溫度下生理傷害最重,但癥狀因溫度很低而表現(xiàn)慢甚至受到抑制,所以看起來也較輕,但轉入常溫后則會發(fā)生爆發(fā)性的變化;中檔溫度介于2種情況之間,所以在貯藏中就顯得較其他2個溫度檔次嚴重。如黃瓜在4-5℃的低溫下貯藏腐爛最快、最重,在7-9℃的黃瓜基本無冷害癥狀,而1-2℃的黃瓜表面看起來很正常,但移至室溫則幾個小時就出現(xiàn)腐爛癥狀,貨架期非常短。
一般原產(chǎn)于熱帶、亞熱帶地區(qū)的水果、蔬菜及地下根莖類蔬菜對低溫比較敏感,如香蕉、芒果、青椒、綠熟西紅柿、黃瓜、茄子、西瓜、冬瓜、豆角、姜、甘薯等,貯藏適溫一般都在7℃甚至更高,而葉菜類則對0℃以上的低溫不敏感。
(1)冷害的特點
①。果蔬冷害損傷程度與低溫的程度和持續(xù)時間的長短密切相關,在冷害溫度下貯藏溫度越低,持續(xù)時間越長,冷害癥狀越嚴重,反之則輕。如黃瓜在1℃貯藏3天,即出現(xiàn)冷害癥狀,而在5℃貯藏10天才出現(xiàn)冷害癥狀。
②冷害還可以累積,如果果菜類在采前受到5天冷害溫度的影響,采后又經(jīng)歷5天冷害溫度,其表現(xiàn)的受害程度與連續(xù)10天的冷害相仿。采前持續(xù)的低溫(處于冷害臨界溫度以下)會造成采后冷害的發(fā)生,因此果菜類在田間遭霜打后不耐貯藏,嚴重的很快表現(xiàn)出冷害癥狀,導致腐爛。
③果蔬對冷害的敏感程度與栽培地區(qū)及其生長季節(jié)有關,溫暖地區(qū)生長的果蔬比冷涼地區(qū)的果蔬敏感,夏季產(chǎn)品比秋季產(chǎn)品敏感。如上海地區(qū)的西瓜低于16℃貯藏即產(chǎn)生冷害,北京地區(qū)產(chǎn)生冷害的溫度為12℃,而哈爾濱地區(qū)則為8℃左右。秋季露地種植的果蔬,比溫室大棚種植的果蔬耐低溫。如遼寧地區(qū)秋季露地辣椒最低貯溫為7℃,大棚種植的辣椒則不應低于9℃。
因此,各種果蔬的貯藏適溫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與其生長地區(qū)、栽培季節(jié)和栽培方式等密切相關。
④果蔬對冷害的敏感程度還與其成熟度有關,提高果蔬的成熟度可降低果蔬對冷害的敏感度。如綠熟西紅柿貯藏適溫為10-13℃,低于10℃不能正常轉色。而完全成熟的西紅柿則可貯藏在0℃,而不影響其風味。
(2)冷害的預防。為減輕冷害的損失,應避免在冷害溫度下進行貯藏。如采前已受到冷害溫度的影響,采后宜短時間放在較溫暖處,或用緩慢降溫的方法,可以不出現(xiàn)冷害癥狀。貯運中遇到冷害溫度,用變溫或間歇加溫處理也可延緩冷害癥狀的出現(xiàn),如果果蔬已嚴重受到冷害影響,應維持原來的庫溫或比原庫溫稍低,并盡快出庫銷售,如突然提高庫溫,會加速果蔬腐爛。另外受到冷害的果蔬,貨架期非常短,甚至只有幾個小時,貯戶應心中有數(shù)。此外,預冷、保持高濕和氣調貯藏三者相結合,也是減輕冷害的有效措施。快速冷卻會促進冷害的發(fā)生,逐漸降溫則可緩和這種影響。因此,用冷庫貯藏果菜,不可一入庫即將溫度調得很低,而應逐漸降低庫溫。
總之,選擇果蔬的貯藏溫度應結合所貯品種、本地氣候條件、貯藏場所及一般推薦溫度進行綜合考慮,在實踐中摸索經(jīng)驗進行貯藏。
2、氣體傷害
適宜的低氧和高二氧化碳濃度對果蔬貯藏有益,但如果氧濃度過低或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則會造成生理傷害。二氧化碳傷害最明顯的癥狀是產(chǎn)生褐色斑點、凹陷,受害組織的水分很容易被附近組織消耗產(chǎn)生空腔,嚴重時大面積凹陷,果實變軟、壞死,并有很重的酒精味。低氧傷害的癥狀與其相似。
不同的果蔬貯藏時能耐受的低氧和高二氧化碳濃度有差異,因此貯藏時應選擇透氣量不同的保鮮袋包裝,以免因氣體不適造成傷害,這也是不同的果蔬要采用不同品種的保鮮袋的主要原因。
上述由不適宜溫度和氣體條件造成的生理病害通常無傳染性,但由于環(huán)境對果蔬的影響是均勻的,其受害也帶有普遍性。果蔬產(chǎn)生生理病害后往往易感染病原菌,導致傳染性病害發(fā)生,因此應盡量避免。
二、侵染性病害
據(jù)初步調查,青椒、黃瓜、西紅柿等主要果菜采后侵染性病害造成的損失約占總損失量的50-90%,這些采后病害包括大量的真菌病害和細菌病害,其中以真菌病害為主。
1、病害種類及其發(fā)生情況
⑴青椒、西紅柿果腐病(交鏈孢腐爛病)。此病多發(fā)生在果實裂口處或日灼處,也可發(fā)生在果實的其他部位。受害部位首先變褐,呈水浸狀圓形斑,后發(fā)展變黑并凹陷,有清晰的邊緣,病斑上有短絨毛狀黃褐色至黑色霉層。該病在成熟西紅柿和青椒貯藏中極為常見,在黃瓜上也有發(fā)生。在西紅柿等遭受冷害的情況下尤其容易發(fā)病,一般是從冷害引起的凹陷部位侵染,進而造成腐爛。
⑵西紅柿、青椒根霉腐爛病。該病原菌引起采后西紅柿、青椒等果實軟腐。軟腐果一般不變色,呈一泡兒水狀,果皮起皺折,其上長出污白色粗糙纖維狀菌絲,并帶有白色至黑色小球狀孢子囊。該病菌在田間幾乎不發(fā)病,僅在收獲后引起果實腐爛。病菌多從果柄切口或其他受傷處侵入果實,但患病果與無病果接觸可很快傳染。該病發(fā)展迅速,可使果實軟爛,汁液溢流,危害很大。該病菌廣泛存在于空氣中,土壤內或各種貯運工具上。因此,采收貯運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各種機械傷,用于貯運的各種包裝和工具均應事先清洗、消毒。
⑶西紅柿、青椒、黃瓜灰霉病。甜椒貯運期間易發(fā)生灰霉病,尤其在果實遭受冷害后更加嚴重。果實上病斑呈水漬狀,褐色,不規(guī)則形,大小不一。如發(fā)生在受冷害的果實上,病斑呈灰白色,病斑上生灰色霉狀物,發(fā)展極快,被害果實迅速腐爛。灰霉病菌可廣泛地存在于菜筐內、工具上,甚至貯藏場所的墻上都可存在。只要果實有損傷,便迅速侵入。青椒、黃瓜、西紅柿、豆角等均易發(fā)生此病。
⑷青椒疫病。青椒果實疫病多從蒂部開始發(fā)生,先出現(xiàn)水漬狀斑點,暗綠色,后病斑迅速擴大,果皮變褐軟腐、植株上果實多脫落或失水變成淡褐色僵果。病果表面易產(chǎn)生白色緊密的霉層,果皮內有灰白色菌絲及孢子囊。病果易受細菌二次感染,產(chǎn)生惡臭。
貯藏中的疫病多因果實田間帶菌引起,因此預防此病應從田間開始。
⑸青椒軟腐病。青椒軟腐病主要危害果實。病果初生水浸狀暗綠色斑,后變褐軟腐,有惡臭味,內部果肉腐爛,果皮變白。在田間整個果實失水后干縮,掛在枝蔓上,稍遇外力即脫落。貯藏期間果實軟爛,果皮破裂后汁液流出,引起其他果實腐爛。
青椒軟腐病的菌原為歐文氏桿菌,屬細菌,除侵染青椒等茄科蔬菜外,還可侵染十字花科蔬菜及蔥類、芹菜、胡蘿卜、萵苣等。貯運中,細菌主要由果柄的剪口、裂口,或因昆蟲爬動、取食造成的傷口侵入果實。一旦侵入,迅速造成爛果。
青椒軟腐病在貯藏期間最易發(fā)生,危害也最大,因此應予以高度重視,避免將染有軟腐病菌的果實進行貯藏。
以上就是有關貯藏病害發(fā)生因素的常識介紹,希望可以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關于貯藏病害這方面的常識,請到佰佰安全網(wǎng)來搜索吧。
責任編輯:陳淼琪
2022.09.30 17:20:03
2020.10.03 16:05:07
2020.10.02 14:58:38
2020.10.01 17:52:52
2020.08.29 13:49:28
2020.08.28 17:32:36
09/30煤氣泄漏的原因、后果以及自救方法,你知道都有哪些嗎?
09/30堵車的原因和應對技巧有哪些呢?
02/20如何辨別硫磺土豆
06/08水華現(xiàn)象的形成原因與治理措施
04/04引起生物變異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