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在外求學,平時用攢的錢給父母買了禮物,手機送給父親本想表表孝心,沒想到被說成了“敗家子”。
昨日,武漢商貿(mào)職業(yè)學院大二學生小徐,很失落地告訴記者。
據(jù)小徐介紹,父母都是務工人員,為給父母減負擔,自上了大學后,小徐就利用課余時間做電話營銷、家教、服務員等多種兼職掙生活費。新年到了,小徐利用平時掙的錢想孝順下爸爸,就花了1000多元買了部手機。本來以為爸爸看到會驚喜,結(jié)果到家被訓了一陣子,被罵成”敗家子”,當時心里確實不是滋味,但是現(xiàn)在理解爸爸的心情。
針對此事,記者進行了走訪,對近100名學生進行了調(diào)查,有近90%的學生遇到類似尷尬。大一學生皮俊楨也有同感,也是買了禮物被父母訓“管好自己,別敗家”。汽車服務與營銷專業(yè)學生易曉倩表示,自己買禮物給父母也是被說,但還是堅持買,不過不敢買太貴的東西。
孝心被誤解,很多學生表示委屈。大三學生小張認為,有時只想告訴父母,孩子長大了,想給他們點驚喜,但不想成了驚嚇。學生鄧明華表示,禮物多少都是一片孝心,希望父母多理解他們。也有同學表示,可能缺少溝通,知道父母需要什么很重要,有時陪陪他們比什么禮物都重要。
昨日,記者聯(lián)系到小徐的家長。徐先生表示,經(jīng)濟條件不怎么好,掙一個錢不容易,花了那么多錢買部手機,確實很心疼,當時說了孩子一頓,并罵了她“敗家子”,其實只是希望她不要亂花錢。
很多家長也表示,每次孩子放假,都要從外面帶點禮物回來。其實孩子做好自己就行了,希望他們不要太花費。當然一方面訓斥,一方面看到孩子的孝心還是很高興的。
更多相關信息請訪問本安全網(wǎng)人身安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