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應用,手機綁定銀行卡支付,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惹來不少麻煩。
銀行卡內的數萬元被盜刷狂買手游點卡。幾經追蹤,一名不滿14歲的熊孩子竟是這起“盜刷案”的元兇。原來,失主曾用手機號注冊支付寶,但是隨著失主遠赴海外,這個被遺忘的賬號被回收并重新銷售,造成其賬號信息的泄漏。近期,楊浦公安分局江浦路派出所歷時近一年破獲一起盜刷案,“熊孩子”則因作案時年齡不足14歲,被警方教育后由家長領回。
去年10月,從澳大利亞回滬探親的傅女士偶然間發(fā)現,存放退休工資的銀行卡內有3.6萬多元不翼而飛。經過進一步查詢,她確認這些錢都是通過與這張卡綁定的支付寶,網購了一款手游點卡?!拔乙话褮q數的人從來不打網絡游戲,怎么會去充游戲點卡?”帶著疑問,傅女士急忙報案。
調查發(fā)現,幾年前傅女士以手機號碼在支付寶上注冊了賬號,并綁定了銀行卡,但一直沒有使用。2014年其移居澳大利亞后,隨即停用了之前的手機號碼,卻未辦理停機保號業(yè)務。結果,因該手機號碼長期欠費且無人使用,被其收回并再次投放市場。經過進一步走訪,民警發(fā)現盜刷者竟是在閔行區(qū)一初中就讀的小陳。原來,2015年,正在家中過暑假的小陳沉迷于一款手機網絡游戲。由于需要花錢購買游戲裝備,他試著用自己的手機號碼申請支付寶,準備在網上進行付款。在這一過程中,小陳發(fā)現這個數月前父親買給他的手機號已經被注冊過支付寶賬號。于是,他通過手機找回了上述賬號密碼,發(fā)現該賬號綁定了一張銀行卡。
在快速提高游戲等級的誘惑下,小陳嘗試著用該支付寶賬號購買游戲點卡后往游戲中充值?!皼]想到銀行卡里居然有錢!”自此,他一發(fā)不可收拾,短短兩個月中連續(xù)盜刷3.6萬余元,并全部購買了游戲裝備。直至2015年10月,小陳發(fā)現銀行卡內錢已被全部花光,就未再使用該支付寶賬號直至案發(fā)。
今年4月破案后,鑒于小陳作案時未滿14周歲,不承擔刑事責任。民警對其進行了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和教育,并要求家長加強管教。近日下午,回滬的傅女士來到江浦路派出所,從小陳父母手中拿回了全部損失。
佰佰安全網 小編提醒:現如今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喜歡玩家長手機,從而造成高額金錢消費的 居家安全事件發(fā)生。對于此類事件,還是建議家長們?yōu)榱撕⒆拥慕】?,盡量不要讓孩子過早或是長時間接觸手機。對于手機支付,我們也要盡量設置好支付密碼。以防造成不必要的經濟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