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1、適應能力培養(yǎng)不可忽視
孩子要調整作息時間,中午最多睡一個小時,避免午休醒不來的情況發(fā)生。要學會自己整理書包,上小學書多、作業(yè)本多、文具多,都需要自己收拾。一人一個小桌子,書包、衣服等自己的物品都要放在里面,孩子要學會歸納整理。
2、一分鐘跳繩要搶跑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規(guī)定,跳繩是小學階段測試項目。數量要求比較高,比如一年級男生跳109個為100分,104個為95分,99個為90分。要得高分,就要提前練習,怪不得有家長讓孩子上跳繩補課班。其實沒必要上補課班,家長自己教一下就行。
3、提升孩子注意力,為正式上課做準備
注意力首先是家長保護出來的,家長不要輕易打擾孩子,讓孩子獨立做一些事情,在請求我們幫助時再插手。其次可以讓孩子搭積木、玩拼圖、玩舒爾特方格等方法提升注意力。最后還要多給孩子讀書、玩一些注意力訓練游戲。
幼小銜接并不是死板的教學輸入,而是家長們根據每個孩子的不同心理特征,所選擇的一系列幫助他們盡快脫離幼兒園環(huán)境、更好適應小學校園的教育模式。
但不幸的是,很多家長都對幼小銜接有著錯誤的理解。他們認為,孩子之所以會在步入小學的過程中出現困難,是因為他們對小學知識的接受程度有限。
所以,在他們步入校園前夕,家長會為他們報一系列的輔導班,或者親自上陣,教他們學習小學算術、文字、單詞等課程內容。
這些操作在短時間內看似有效,孩子們在校園里接受知識的時候不會感覺那么累,甚至因為學習過這些內容重溫起來分外輕松。但隨之而來的就是他們對課程內容的輕視之心。
這份輕視導致他們在面對后續(xù)的學習內容時不再認真,結果,當之前學習的內容全部學完,他們要面臨新的課程內容時,孩子們就會陷入困境。他們會遭受更大的打擊,因為在這個時候,其他的孩子已經在初階段的學習之下擺正心態(tài),克服了最初的慌亂,掌握到一套屬于自己的學習新課程的方式,而他們卻需要再次適應這個過程。
1、自信心的培養(yǎng)
如果孩子不去上幼小銜接的話,剛入學的前半年會有各種不適應,成績也不會很好,可能對孩子的自信心影響很大。
這就要求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重視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yǎng),讓孩子知道自己并不比別人差,現在的困難只是暫時的,完全可以通過努力來改善。
2、好奇心的培養(yǎng)
除了自信心之外,家長也不能忽視對孩子好奇心的培養(yǎng)。當我們在讀書、讀報、學習的時候,如果孩子對某個行為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父母就要根據這些細節(jié),去培養(yǎng),去強化。
3、做會玩的家長
當孩子進入小學后,父母不能為了讓孩子快速適應、并跟上學習進度,就剝奪孩子玩耍的時間。
作為一個成熟的家長,我們不建議你增加作業(yè)之外的學習任務,應該保障孩子足夠自由地玩耍時間,否則只會增加孩子對學習的反感。
1、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力
學習力是需要孩子自主的去學習,這方面父母需要從孩子感興趣的方向入手,如果孩子喜歡畫畫或者其他事情,父母可以給孩子看有關畫畫的書籍,讓孩子去主動的學習自己喜歡的事物。任何事物的串聯性都是很強的,孩子在學習某一樣東西的時候,不可避免的就會去學習其他相關的事物,這就在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孩子的學習力。
2、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
學習的過程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專注力,尤其是以后孩子在課堂上,他的專注力可以說是和學習呈正相關的。若是孩子的專注力高,孩子的學習差不到哪里。
3、引導孩子的思考力
父母有沒有發(fā)現,孩子總喜歡問同一個問題,你不厭其煩的回答了無數遍,但孩子總是記不住,總是一遍又一遍的問你。其實是因為孩子聽到了這個答案之后,自己并沒有進行思考,所以對答案的記憶并不深刻。
一、 幼小銜接班的教學質量參差不齊
為了迎合家長的心理,幼小銜接班如雨后春筍般猛增,但是,很多教育機構卻不具備開設幼小銜接班的資質,從業(yè)人員也不是學前專業(yè)的畢業(yè)生,教學質量不容樂觀。有的教育機構故意壓低價格來吸引生源,為了節(jié)約成本,他們給每個班安排了相當多的學生,老師無法顧及到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質量就會大打折扣。
二、 幼小銜接班的教學側重點不恰當
大部分幼小銜接班以傳授知識為主,包括拼音、識字、寫字、數學等內容,雖然說孩子提前接觸這些內容對于升入小學以后的學習會有一些幫助,但是,孩子進小學以后還會再學習一遍,反復學習就會導致孩子失去學習興趣,反而會影響學習成績。其實,幼小銜接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專注度,因為一年級學習的內容比較簡單,只要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課,專心致志地完成各項作業(yè),就能取得不錯的學習成績。但是,幼小銜接班設置的培養(yǎng)專注力的課程比較少,因為課程安排非常緊湊,根本沒時間進行這方面的訓練,而且家長更看重孩子學習了哪些知識,并不關注孩子的其他學習能力,所以,幼小銜接班對于孩子的長期發(fā)展并不能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孩子平時不愛讀書,都是因為家長沒培養(yǎng)孩子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