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會原因。老年時期最幸福的是無疑就是有子女陪伴在身邊,三代同堂,其樂融融。但是由于當今社會競爭緊張,就業(yè)壓力大,為了尋求更好的機會,子女選擇在外就業(yè)、出國留學不斷提升自己??粘怖先艘灿纱水a(chǎn)生。
2、 個人原因。隨著經(jīng)濟文化時代的到來,一些老年人的思想觀念也會在新文化的影響之下而發(fā)生改變。一方面,對于那些經(jīng)濟能夠獨立、身體較好的老人會選擇與子女分開住。另一方面,因為老人與現(xiàn)在居住環(huán)境產(chǎn)生了濃厚的感情,不舍離開。這就促使空巢老人的逐漸增多。
3、 家庭原因??粘怖先说漠a(chǎn)生家庭原因要占很大一比重,由于我們國家從上個世紀就開始實行計劃生育,導致現(xiàn)在有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這無疑會使這些游獨生子女結(jié)合在一起的家庭負擔加重,不僅要贍養(yǎng)雙方老人,還要養(yǎng)育之女,這使得他們不得不全身心的投入工作,這就導致與老人聚少離多。由于老人與子女的思想觀念的不同,為了避免與子女發(fā)生代溝問題的沖突,老人選擇獨自生活,追求自己的自由生活。老人深知子女的工作不易,寧愿選擇自己生活來減輕子女負擔。
1、 自卑和無助感
老年人因年齡原因,各種生理功能和社會功能都不同程度的減弱,有的還有一些疾病纏身,加上孩子不在身邊,感到莫名的自卑和無助。
2、 空虛失落感
老人退休后,整日在家,無事可做,子女又不在身邊,想幫孩子們做點事也不能夠,長時間無人問津,感到非常的空虛和失落。
3、 孤獨和寂寞感
由于孩子不在身邊,老人自己或者老伴二人生活,感覺孤苦伶仃,寂寞無奈。尤其性格內(nèi)向的老年人,不擅長交際、交往,感覺就更明顯。
4、 恐懼和擔心的感覺
常常沒有緣由的恐懼、害怕,怕子女出什么不好的事情,怕自己得什么治不好的病,整日惶惶不可終日,苦不堪言。
5、 抑郁憂傷感
由于子女不在,各種不好的感覺疊加在一起,時間長了,變得悶悶不樂,對什么都不感興趣,越發(fā)不愛與人交流,不愛出門等。
1、 健康需求。人處于老年時期,各種器官都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衰退。一些體弱患病的空巢老人,最擔心的是生病治療和經(jīng)濟負擔;看病難的問題給老人帶來煩惱,特別是怕臥床不起無人照顧??粘怖先苏J為,死并不可怕,最怕是患病臥床不起,半死不活,拖累別人。空巢老人祈求健康,這是共同的心理和愿望。
2、 親情需求。一些與子女分居或子女長期外出的空巢老人。由于先前同子女生活在一起,父慈子孝,情感深厚?,F(xiàn)在不同子孫生活在一起,原來傳統(tǒng)血緣關(guān)系因分離而疏遠,親密的代際關(guān)系拉大距離。后代人長年外出謀生,老人常會想念??傁M訉O們能回家看看,那怕是一個電話,一封書信,一個口信,一點信息,都會使老人精神上得到慰籍,心理上得到滿足。而對于孤寡老人來說,親戚朋友來關(guān)心探望,也會給他(她)帶來十分的感激和快慰。
1、 轉(zhuǎn)移情感重心、改變生活方式
中國家庭情感的重心往往都在孩子身上,常常忽略自己和配偶,為孩子嘔心瀝血,等孩子長大離家,各種情緒問題都隨之出現(xiàn),作為“空巢老人”要把情感重心轉(zhuǎn)移到自己和配偶身上,與老伴構(gòu)建和諧、美滿的二人世界,或是自己能夠愉快、充實的生活,這在很大程度,能彌補情感的缺失。另外還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要除了孩子,什么都不想、不做,要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增加體育鍛煉,多交朋友,讓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起來。
2、 正確認識、改變觀念
首先老人要正確認識“空巢”是每個家庭發(fā)展中要經(jīng)歷的必然階段,這是子女長大、獨立的標志,是大多數(shù)家庭要共同面對的狀況,作為父母應該為子女的成長感到高興。同時也要看到,現(xiàn)在的社會,生活方式已經(jīng)發(fā)生悄然改變,與老人自己年輕時的生活狀態(tài)大不同,如果以自己的生活方式來要求現(xiàn)在的子女,很多是不現(xiàn)實和難以實現(xiàn)的。應該正確面對,努力轉(zhuǎn)變。
1、 快步走
每天步行約3公里,時間在30分鐘以上,每周2-3次。
走多快才算是“快走”?研究報告指出,散步速度在每小時走3公里以內(nèi),而每小時在4.5公里左右的才是快步走。對于冠心病患者來說,為了安全起見,一般要計算運動強度,即最大心率(220-年齡) 60-70%,比如一個60歲患者運動時心率范圍(220-60) 60-70%=96-112次/分。
走路簡單又自在,這種全身性的運動可以提高心肌收縮力,改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同時可降低血壓,調(diào)節(jié)血脂,調(diào)控血糖。需要提醒的是,對于腿腳不便的人來說,快步走也可雙手使用手杖,使運動更協(xié)調(diào)平穩(wěn)。
2、 太極拳每周5次
太極拳的動作舒展緩慢,全身肌肉放松,使心臟得到充足供血,但又不會加快心律,加重心臟的負擔。林秋偉說,太極拳通過緩慢、細長、均勻的腹式呼吸,使人體肺部的氧氣充足,腸胃得到蠕動,增強消化和排泄機能,所以經(jīng)常練習太極拳,對心臟病有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