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而長樂的老人更容易長壽”,很多人都關心這個問題,接下來就跟隨佰佰安全網一起來詳細了解下這方面的知識吧。
佛家養(yǎng)生,他們生活簡單樸素,長壽者卻比比皆是。所以老年人養(yǎng)生要先養(yǎng)心,而且知足而長樂的老人更容易長壽。
佛教看淡生老病死,四大皆空,并不代表否定現(xiàn)實;相反,因為尊重生命,佛教一向有注重養(yǎng)心調身的傳統(tǒng)。佛家認為凡事有因果,各人的身體狀況與他的心理狀況、生活習慣、客觀環(huán)境息息相關,調整心態(tài)是養(yǎng)生的根本。佛家主張“萬念歸一,清心滌慮”、“少欲而知足,知足而長樂”?!坝笔桥c生俱來的,但人來到這個世界不是為了享樂而是為了感恩,所以要克己而寬以待人。
佛家對克制欲望的五戒———戒殺生、偷盜、淫邪、妄語、迷幻對普通人也有借鑒意義。戒殺生,可減少殘酷之心和對生命威脅的恐懼;戒偷盜,可減少對受到制裁或失去財物的恐懼;淫邪,會對身心、社會、家庭帶來危害;戒妄語,才能有誠實正直之心;戒迷幻,才能抵抗心理的空虛和種種誘惑。
法量法師把人比作琴,琴弦繃得太緊會斷,太松又彈不出準音,所以要時時調弦。調好了心弦,身體的弦怎么調?法量法師說,規(guī)律的作息是關鍵。六榕寺的僧眾作息極規(guī)律,晚不超過11點,早不超過6點,準時用膳,食不過飽,勞逸結合。
眾所周知,佛家戒葷,法量法師說,食素也有利于養(yǎng)生。佛家主張“長養(yǎng)慈心,勿傷物命”。心慈,就會心境平和,身心和諧。
對于“食不過飽”,佛家也有特殊的做法。法量法師說,一般情況下,他三餐有規(guī)律,但當感到腸胃滯脹、消化不良時,他有時會不吃晚飯。相應的,要減少晚間活動,以靜為主。最長曾持續(xù)過三個月,寺里也有僧人長期如此。這樣可保持體態(tài)輕盈,身體舒適。但工作繁忙時不適宜此法。
說到現(xiàn)代人由于工作壓力過大,競爭激烈導致的種種疾病,法量法師說,這主要是由于現(xiàn)代人心理壓力過大,身體的勞累很容易恢復,但心過于勞累,就會導致身體機能提前衰老退化,疾病乘虛而入。
對自己的利益患得患失,對過去反復追悔,對未來充滿妄想,法量法師說,這是現(xiàn)代人工作壓力重的主要原因。
法師歸納勞身不勞心的要訣是:“負丈夫之氣,抱小兒之心”。即在現(xiàn)實生活中,勇于承擔責任,直面現(xiàn)實,佛家講求因果,無論悲或喜,都是自己種下的種子,對市井市民來說,在個人心境上,應保持童真,遇事包容,不要斤斤計較,損人利己。
六榕寺每年接待賓客100萬人以上,身為住持,法量法師平日事務繁忙,在常人看來俗務與修行似有矛盾,但法師說得好:“沒有什么是‘俗務’,在我看來,一切大小事物都是修行?!泵刻煸缟希◣煻紩白U”一炷香的時間用以調整心境。
法量法師介紹了佛家養(yǎng)生百字訣:晨起未更衣,靜坐一支香;穿著衣帶畢,必先做晨走;睡不超過時,食不十分飽;接客如獨處,獨處有佛祖;尋常不茍言,言出大家喜;臨機勿退讓,遇事當思量;勿妄想去,須思量未來;負丈夫之氣,抱小兒之心;就寢如蓋棺,離床如脫履;待人常恭敬,處世有氣量。
老年人可以稍微的借鑒一下關于這個佛教養(yǎng)生先養(yǎng)心的做法希望老年人長命百歲。
以上就是佰佰安全網小編為您介紹知足而長樂的老人更容易長壽的內容,另外本網老人安全知識庫中還有很多關于老人養(yǎng)生方面的知識,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xù)關注,以便讓老人都能健康快樂的生活。
責任編輯:張小付
2023.02.13 23:40:56
2023.02.13 23:39:28
2023.02.13 23:38:16
2023.02.13 23:37:11
2023.02.13 23:35:34
2023.01.29 20:47:23
07/13老人走失后如何尋找
07/16患病老人有哪些特點和護理需求?
11/30照顧癱瘓老人需要什么物品,平時有哪些注意事項一起跟小編了解吧
07/17女人的性保健該從哪幾方面做起?
07/16老年患上老人幻想癥怎么辦?
01/16老人參加集體活動好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