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理鍛煉:適當體育鍛煉和體力活動,可以改善心肺功能,提高關節(jié)韌帶的彈性。保持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敏捷性,增強消化能力,避免骨質疏松。很理想的運動是擴胸、伸屈脊柱、散步、慢跑、打太極拳、做廣播操等。
(2)增加戶外活動:戶外活動可以接觸更多的陽光,陽光可促進鈣磷代謝,從而可預防骨質疏松。
(3)勞逸有節(jié):充足的休息,如增加午休,延長夜間睡眠時間,可以減少疲勞,維持充沛的體力和精力,從而可降低外傷發(fā)生的機會。
(4)注意飲食,合理營養(yǎng):平時多吃一些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魚類、豆制品、蛋類、蔬菜等。糾正偏食習慣,多食粥、湯等易消化的食品,多選擇燉、蒸、煮等烹調方式,少食炒、熘、煎、炸食品,忌生冷油膩之品??沙J炒蠖埂㈣坭筋愐约肮啡?、羊肉、鱉肉、龜肉等補益肝、腎類食物。
跌倒引起軀體損傷率為10%,其中重度軟組織損傷占5%,包括關節(jié)積血、脫位、扭傷及血腫;骨折占5%,主要是肱骨外科頸、橈骨遠端及髖部骨折。老年人由于骨質疏松、骨脆性增加,跌倒時容易發(fā)生骨折,而且隨增齡而急劇上升。據(jù)統(tǒng)計,80~84歲跌倒者髖部骨折發(fā)生率是60~64歲的100倍,而且后果嚴重。髖部骨折后3個月病死率為20%,死因常為長期臥床所致的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即使渡過難關,很多病人將終生殘疾。老年人跌倒總病死率比無跌倒的老年人高5倍,如跌倒后1h仍不能站起來者,其病死率還要高1倍。85歲以上老年人死于跌倒的人數(shù)(147/10萬)明顯高于65歲以下者(1.5/10萬)。統(tǒng)計表明,跌倒造成的意外損傷是老年人死亡的第6位原因。
2.不要隨意牽拉骨折部位,以防止損傷血管和神經。
3.應迅速使用夾板固定患者的骨折部位。家屬可把兩塊木板墊上棉布或軟毛巾用繃帶或軟繩對患處加以固定。如果不加以固定,可能會引起骨折斷端的錯位,使那里的神經和血管受到損傷,甚至會造成肢體的麻痹。但是,由于骨折部位常有內出血和不斷腫脹的情況,所以對患處的固定不應過緊,否則會壓迫血管引起肢體缺血,造成淤血阻滯。
4.應及時將病人送往醫(yī)院診治,中途要注意局部保暖。
骨折后1~2周:此時骨折部位瘀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此期需注意活血化瘀,行氣消散。患者骨折部位疼痛,食欲及胃腸功能均有所降低,因此飲食應以清淡開胃、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為主,如蔬菜、蛋類、豆制品、水果、魚湯、瘦肉等,制作以清蒸燉熬為主,避免煎炸炒燴的酸辣、燥熱、油膩之食品。至于黃豆骨頭湯,屬于肥 膩滋補的范疇,所含脂肪較多,不易消化吸收,有誘發(fā)大便干燥之嫌,此階段最好不要食用。骨痂方面由于老人生長較慢,可以服用速合接骨散加快生長,適當服用三七粉止疼消腫。
骨折后2~4周:這個時間患者對骨折后的行動和裝填都有了一定的適應,骨折處的傷痛也有了一些的緩解,而且因為淤血而出現(xiàn)腫脹的部分也漸漸在消退了,食欲也會漸漸恢復,所以這時候飲食應該適當?shù)脑黾訝I養(yǎng),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魚類、蛋類以及動物肝臟之類,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鈣及蛋白質。適當多吃一 些青椒、西紅柿、莧菜、青菜、包菜、蘿卜等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蔬菜,以促進骨痂生長和傷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