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病屬于傳染病,傳染病的基本特征包括病原體、傳染性、流行病學特征,包括三個基本條件:傳染源、傳播途徑、人群易感性。
發(fā)病主要取決于侵入體內的寄生蟲數量和毒力以及寄主的免疫力。侵入的蟲體數量愈多、毒力愈強,發(fā)病的機會就愈多,病情也較重。寄主的抵抗力愈強,感染后發(fā)病的機會就愈小,即使發(fā)病,病情也較輕;寄生蟲病發(fā)病的過程是寄主與蟲體相互斗爭的結果。病理變化主要包括蟲體對寄主組織的機械性損傷引起的損害,蟲體分泌的毒素或酶引起的組織壞死,以及寄主反應引起的嗜酸粒細胞和其他炎性細胞的浸潤,甚至形成嗜酸粒細胞性膿腫和對幼蟲或蟲卵產生的嗜酸粒細胞性肉芽腫。
預防護理
應采取綜合措施,因地制宜,對不同病種采用不同的有效方法。①大面積治療病人,消滅貯存寄主,以消除傳染源。②切斷傳播途徑,如消滅媒介昆蟲或中間寄主。③加強衛(wèi)生教育,以改變不良的衛(wèi)生和飲食習慣,不喝生水,不吃不熟的食物。④加強人群免疫力和個人防護,如應用蚊帳避蚊等。有些寄生蟲的疫苗如瘧原蟲疫苗等已在進行研究,但距實用階段尚有相當的距離。
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在日產生活中注意衛(wèi)生:
①不喝生水,不吃生食和不潔瓜果。
②飯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
③教育小兒改掉吃手指、咬指甲的壞習慣。
④加強水源管理,避免水源污染。
⑤不隨地大小便,加強糞便無害化處理,不用新鮮糞便施肥。
⑥加強家畜管理,城市不養(yǎng)雞、鴨、鵝。
⑦托幼機構、學校應定期檢查糞便,及早發(fā)現寄生蟲病兒,以利徹底驅蟲。
寄生蟲病診斷依賴以下幾個方面:
①流行學史。來自疫區(qū),如血吸蟲病有疫水接觸史、肺吸蟲病有吃不熟的石蟹史等。
②臨床表現。各有其臨床特征,末梢血液嗜酸粒細胞往往增高。
③病原學診斷。在體液或分泌物中查找蟲體,如糞便涂片或集聚法檢查腸道原蟲滋養(yǎng)體、包囊或蠕蟲卵,末梢血液涂片找瘧原蟲等,寄主組織內的寄生蟲則可通過活體組織檢查或穿刺檢查而確診。
④免疫學診斷。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皮內試驗和血清免疫試驗。皮內試驗又可分為即刻反應和遲緩反應,肺吸蟲皮試等屬前者,可作為臨床過篩或流行學調查。利什曼素皮試等屬于后者,只在疾病恢復期出現陽性反應,僅能用作流行學調查,了解該病過去在該地的流行情況。目前常用的血清免疫學試驗有間接紅細胞凝集試驗 (IHA)、間接熒光抗體技術(IFT)及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前者靈敏度較高,后兩者靈敏度及特異性均較高。這些方法主要用于檢測寄主的特異性抗體,目前也已建立檢測蟲體循環(huán)抗原或排泄抗原的方法,以作早期診斷及療效的考核。
現把一些常見的人體寄生蟲的平均壽命列舉如下:
1.蛔蟲:1年左右
2.蟯蟲:2周——1個月
3.鉤蟲:平均5年(1~10年)
4.絲蟲:平均5年(可達15年)
5.肝吸蟲:平均15~25年
6.姜片蟲:平均2年
7.肺吸蟲: 6~10年
8.日本血吸蟲:平均3~5年(最多可達20年)
9.豬帶絳蟲:數年~25年
10.牛帶絳蟲:數年~25年
可見,有的寄生蟲的壽命很長,要積極預防:
1、飯前便后要洗手。
2、注意個人衛(wèi)生,勤洗澡。
3、徹底煮熟肉類,海產食物。飲用水要徹底燒開。
4、消滅蚊子等傳播疾病的昆蟲。
5、一旦感染上了,就要認真治療。比如昏睡癥的治療,盡早治療是康復的關鍵。